央视新闻频道《决策者说》
许嘉璐:义务教育进入免费时代
沈
冰: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决策者说》。今年9月1号开学的时候,对于我们国家近两亿中小学生还有他们家长来说,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心情,因为在那一天,新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了,在这个法里面就明确规定了,像学校不能够征收杂费,并且学校还要加强素质教育等等方面一系列的规定,这样一部新的《义务教育法》到底会对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特意来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的办公室,听他说一说新《义务教育法》。
这是一本谈教育的书,叫《未安集》,之所以名叫《未安集》,作者在后记中解释说,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其现实状况与中国的未来,与人们对它的希望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作为一名关心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怎能心安?这本《未安集》的作者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
1954年,17岁的许嘉璐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北师大的40年里,许嘉璐先生历任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以及北师大副校长。
1988年,许嘉璐进入全国人大担任副委员长。在全国举行的第一次《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大检查中,他就作为团长检查了甘肃和青海的义务教育法执行情况。
同时,他所领导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本身就是一个以教育、文化、出版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所以对于教育的关注就从来没有停顿过。
沈
冰:许先生您好,作为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同时也作为一个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您这次应该说是全程参与了《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过程,我们特别想知道,在这个新的法案通过的时刻您在想些什么?
许嘉璐:应该说心头当时的感觉是五味杂陈。
沈 冰:不是单纯的高兴?
许嘉璐:《义务教育法》通过了20年,我们全国人大的组成人员经过了四届,每一届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都为《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为了让中国一两亿孩子受益,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里,原有的《义务教育法》的不足之处不适应新的形势的地方逐渐显露了,于是又为《义务教育法》如何修订费劲心血。
沈 冰:之前讨论了多长时间?
许嘉璐:每一次《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之后,在人大常委会都会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集中议论,几乎没有断过,所以当这样一个无数人参与精心修订的法,以非常高的票通过的时候,当然有喜悦,同时也觉得心里边一块重压落地了。
沈 冰:石头落地。
许嘉璐:当然还有担心,就是今后这个法能不能够按立法的本意,真正完全地贯彻实施,与它配套的法规和规章能不能及时出台,即使出台了,人们是不是能把握住义务教育这一法律的核心精神,而且不怕任何困难,排除很多的阻挠去落实它,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事情。
沈 冰:是一个未知数。能不能再具体说说您刚才说到的,这一次新的《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立法精神是什么?
许嘉璐:我用最通俗的话说,最核心的是名与实的相符,什么意思?这部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谓义务,包含两个含义,一,国家有义务让受教育者、适龄儿童,每个人都受到九年的教育。第二,孩子有义务从一年级入学读到初三毕业。
沈 冰:义务是不是包含了免费的含义?
许嘉璐:对,国家尽义务,要承担孩子上学的一切费用,家长有什么义务?就是保证孩子能上学,不辍学,不逃学。
1986年制定和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义务教育的法律。义务教育法对免费的表述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直接将义务教育定为“免费”。
在1992年3月14日发布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更是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至此,杂费以各种名目出现在学生们的缴费单上,成为农村乃至城市居民的主要开支之一。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免收学杂费是该法的一个根本性的条款。我国义务教育跋涉百年,免费终于在望。
许嘉璐:过去由于国家的财力和整个国家的教育文化水平的局限,义务二字没有完全做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很多孩子半路辍学,即使是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是由于地区的不平衡,城乡的不平衡,学校条件很差,教学大纲、课本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让孩子受益。这次《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就是落实了政府和家长两方的义务。其中,为了保证这一项,政府方面就制定了义务教育的支出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起来,这就是由中央、地方来分别负担。
教育资源均衡—城乡差异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是因为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校际差异,严重挑战着我国教育公平的目标。
以城乡差距为例,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经费是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为3803.3万平方米,其中,农村高达3117.5万平方米,占81.97%;从教师学历看,城乡中小学教师总体平均相差30个百分点。如果将教师学历要求提高一个层次,农村教师将有70%至80%成为学历不合格教师。
沈
冰:这次新的《义务教育法》当中大家都注意到,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关于教育资源的均衡这点,但是大家也在问,这均衡到底什么意思,比如说城市和农村差异就很大,东部和西部差异也很大。
许嘉璐:我认为教育均衡问题最重要的也可以说关键是师资水平,所以应该在未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把西部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输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国家要有相当的投入,现在这个工作已经开始了,教育部也考虑了很多方案,也有很多预算,但是量太大了,也可能逐步来实施。
沈
冰:这是您讲到的教学资源方面您认为是最核心的一块,可能还会涉及到其它物质方面的资源,我们原来也强调要集中资源办学,尤其在西部地区建中心小学,让周围的小学都往上集中,但我们现在又提要搞教学资源的均衡,这是不是又意味着要把原来集中起来的资源要分散下去?
许嘉璐:不是,中心校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一般指小学,中心校是一个完小,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齐备的,它要负担,有的地区实行这种办法,它要负担周围几个自然村或者行政村里面,比如三五十户人家有一个小学,也就是六七个学生,山高路远,孩子又小,是不能集中的,谁来管理呢?可能一个老师在教,或者两个老师在教,谁负责提高他呢?谁跟他一起备课呢?中心校来负责,同时中心校的校长有责任、有义务,他要巡视,我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我下去调研的时候,也算是突如其来地走访,到一所小学去,这个小学是从生活环境更为恶劣的地方迁来的,就碰到一个中心校的校长正在到这儿巡视,那个学校只有八个学生,一个老师在教,我进教室了,当时正赶上一个学生发高烧,赶快让随队的医生给孩子治疗,那个校长来做什么呢?看看你物质上、教学上、管理上有什么问题,他负责帮助,中心校的意思是要辐射,因为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所以设施是齐备的,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孩子,就八个学生,能把所有的东西都齐备吗?这是义务教育将来实施的很困难的因素。我几年前去云南,他们汇报,云南一人一校的学校还有一万多所,又是校工,打钟,又是厨师,要给孩子烧开水,做点饭,又要解决,还要种菜给孩子们吃,自己吃,上四个年级的课,每一个年级一个到两个孩子,在一个教室里,先照顾照顾这个年级的孩子,你们做作业,然后再照顾照顾那个年级的孩子,怎么办?云南那个地方,彼此能招手,见面要半天,从这个山头下来,再上去,小孩子能让他走吗?豺狼虎豹,下雨、河流、滚石,家长不放,学校也不放心,所以我们恐怕要和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设备发展要结合起来,比如将来人数较少的、生活条件恶劣的、生存条件恶劣的村庄,要不要本地移民呢?要合并呢?这些都要提到日程上来,这是西南。我再举西北的例子,我到青海,在唐古拉山上跑车,看着远远山坡上一个黑色的帐篷,外面几个牦牛,这是一户人家,我的车以80公里的速度在山上跑,跑半小时,又看到一个帐篷。
沈 冰:是学校吗?
许嘉璐:牧民,有时候走半个小时一个人遇不到。七岁的孩子就这样离开爸爸妈妈,把他送到学校去,我的汽车跑半小时才遇到他的邻居,我真正跑到学校可能要一个多小时,马要走多长时间?哪个孩子不是爸妈心头的肉?能送去吗?所以在那里办寄宿制小学,这个寄宿制小学不仅仅有老师、校长,还要有厨师,还要有生活辅导员,你们都没想到,还需要有饲养员,因为学校必须养一群牦牛,挤出奶来给孩子们打酥油茶。牛粪又是冬天取暖的东西,包括马背学校都无法实行,老师骑着马到这个帐篷给孩子上课,时速80公里我跑了半小时,40公里外还有一家,老师骑着马得走半天,住在这个帐篷,回去了,说下星期又该巡回了,再来,只剩下一堆牛粪,帐篷已经迁移了,不知道哪儿去了。打手机问,你在哪儿,对不起,那里没有机站,信号收不到,连广播都收不到,这些问题怎么办?也需要逐步解决。
沈 冰:教育均衡,教育资源的均衡在这些地区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均衡了。
许嘉璐:刚才我反复说了,这些问题要解决,应该让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受到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我想做到这一点,就是均衡的最关键的一步,至于说他入学以后,校舍怎么样,教学设施怎么样,老师水平怎么样,是第二步,也是要解决的,但是最迫切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沈 冰:有机会上学,这是最重要的。
许嘉璐:对,最重要的,有一个机会,他就迈进一个门槛,一个新的天地,如果国家继续提供越来越好的条件,让孩子就读,很可能一个孩子将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教育资源均衡—城市择校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从法律上提出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平等的教育。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出台。那么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沈
冰:大家对这个教育法当中的一些字眼非常感兴趣,就是说以后不允许再分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非重点班级,以后都不让分了,把这个东西写到新教育法当中,你们讨论的时候有没有人持反对意见?
许嘉璐:没有反对意见,但是很多人提出来实施的困难。第一,法必须这么制定,必须这样执行。
沈 冰:但执行起来有难度。
许嘉璐:有难度,首先我要明确,这个《义务教育法》管的是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所谓重点校是指的重点初中、重点小学,不是指重点高中,但是社会上混了。
沈
冰:现在即便是重点小学,我们之前也采访了一些老师,据了解,在北京最贵最好的重点小学择校费达十万,稍微好一点的至少得三五万,择校才能进去,初中可能差不多在这个数字上。
许嘉璐:为什么说实行难?一个现实的就是学校水平的不均衡,我曾经提过这样的建议,我没有就全国说,我向某一个城市的领导提出来,我说可以试行,找一个点来实验,事实上他们也在实验。
沈 冰:做什么呢?
许嘉璐:就是在一个范围里,教师三年一流动。
沈 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师资能够更均衡。
许嘉璐:学校里最根本的是师资。我想均衡的问题关键是教师。我给你介绍,韩国怎么处理的?韩国现在我记不太清楚了,我看的一个资料,是一年还是两年,全校的老师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抓阄,比如我是第一小学的,一抓,第七小学,暑假后我就上第七小学教书去了。
沈 冰:全市的老师都一块抓阄。
许嘉璐:抓阄,这是一种随机的配制,当然也可能是比较好的老师集中了,比较差的老师也集中了,但是这个机率概率很低很低。
沈 冰:而且第二年、第三年又换了。
许嘉璐:因为摆脱了校长以个人的感情来支配,教育局长以个人感情来说你到哪里去哪里去,完全是随机的。
沈 冰:但是这会不会又带来另一个困难。
许嘉璐:日本也是这样。
沈
冰:这会不会又对一个延续性和稳定性带来问题呢?比如学生,我在这个老师这儿上三年,一年级到三年级,我觉得很愉快,很开心,换一个老师四年级到五年级,我就摸不着北了,我不喜欢他的风格,或者说他教我东西跟原先老师观念上有一定的冲突,学生怎么办呢?学生会不会觉得很不适应?
许嘉璐:日本的科技,韩国的科技比中国怎么样?甘蔗没有两头甜,什么都要照顾得好好的,天下没这样的事情。现在有的城市,个别的城市在试验,效果是好的。当然,中国太大了,你不能让上海的老师、北京的老师和云南、青海的老师对调,但是我们先从一个地区做起,这样一来,慢慢会走向均衡,政府再加大投入,特别是城市,让不同的初中都能相应上来。
沈
冰:您的意思就是学生别动,让老师动,让老师动起来之后,学生尽量就不要择校了,是吧,但我们现在觉得依然还是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可能北京我们离得近一点,就生活在这儿,了解的情况更多一些,现在即便让家长说,你不要择校了,我们现在不分重点不重点了,家长都说我们不答应,我们就是希望让孩子能够上最好学校里面的最好班级,因为我们的孩子有这个能力,他比其他孩子同龄的他超前好多。
许嘉璐:现在这个问题的造成不要怪家长,不要怪老师,不要怪校长,不要怪教育局长。
沈 冰:那怪谁?
许嘉璐:怪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正处于一个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国家快步向前走,如果我们在一个土石路上,或者在我们高速公路下了雪,车速慢的时候所扬起的尘和雪就小,快速的时候,扬起的就大。在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时候,所引发的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就要比别的国家更为突出,四方都不怪,不是怪了,只能看到是这个原因。我来分别说,为什么不能怪家长?中国文化的传统希望孩子超过自己,能够继承家里的这种道德伦理、做人,让孩子过得比自己更好,所以宁肯自己吃苦,像你所说的,八万、十万、三万,很多家庭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为什么?为了下一代,而在我们的社会,目前唯有读书高,只有高学历,找到好工作,将来才有好的生活,这个观念太重了,也就是人才观,没有真正的树立起科学的、全面的这种人才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我们的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因为我们在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候,还告诉你要义,也就是无论我做什么,我把手里的事情做好,我就是义了,当宰相,我把宰相做好,我是茶馆里的茶博士,我把茶博士做好,就是好人,大家都尊重,现在这个没有了,经济全球化,物质物质物质,时尚时尚时尚,消费消费消费,白领白领白领,豪宅豪宅豪宅,名车名车名车,我们在接受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在继承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同时,把我们另一面的传统给丢掉了,也就是对做人、对精神的追求就是刚才我所说的,一种审美的追求。现在的审美全表面了,化妆、时装、个性,内在的呢?在这种情况下,是社会问题,大家都在竞争的时候,我的孩子如果不能择校,就是淘汰者,于是孩子哭,家长哭,能怪老师吗?也不能怪校长,为什么?现在城市里的公办教育,我就说普通校,咱们不说重点校,普通校一个初中,政府所给的钱仅仅是他一年开支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剩下的呢。
沈 冰:收费。
许嘉璐:于是政府就给了政策,你这个学校比较好,考你的学校的人比较多,那好,我限制,你绝对不能超过30%的名额,似乎是严加管理了,但是那30%就放开了,就是择校生,水涨船高,我招一百个孩子,有30个我可以吸收择校生,于是,在社会舆论压力下,物价局、教育局又出台政策了,我也不知道多少钱,比如初中三万,小学一万五,三十个名额一千人抢,我给谁?当然,有关系的可以进,还有一个,我交三万,我另交十万,给你们修操场,上来了。现在是拿钱排队。
沈 冰:拿着钱还不一定能进去。
许嘉璐:我觉得要看到社会上不同的家庭对教育资源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说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家庭都愿意自己的孩子上择校,择校毕竟还是少数,或者财力的影响,或者家庭的环境,或者孩子自己长到了13岁,家长看出来了,他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不是一个读书会读得很好的人,他可能动手能力比较强,孩子身体也比较好,他就不择校了。所以政府看到这种需求,择校生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满足家长对于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需求,又解决了学校的经费问题,可是这不正常。
沈 冰:虽然不正常,但是又很难改变,如果是一个法律写完之后,你落实不了,为什么还要写进去?
许嘉璐:重点初中,比如北京早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所谓重点初中,应该说本来就没有,是重点中学,因为它的高中好,所以初中也好,这个学校初中到高中六年,它是重点,后来剥离了,所有这样的重点中学,初中都另立学校了,但是你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壮,它剥离了,它的学校老师和管理初中的校长跟着走,是集体的搬迁,虽然它脱离了母体,不叫重点初中,师资水平在那里放着,那当然,老百姓就把它定为重点了。
沈
冰:这次新的《义务教育法》当中要强调加强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确实也推行了好多年,但给我们的一个现实的感觉就是,一方面大家学生老师都在说素质教育好,我们要加强,另一方面大家又在做着应试教育的工作。
许嘉璐:是。一方面大家说走后门上好学校不对,一方面到时候走后门,一方面说择校不象话,不应该。
沈 冰:赶紧筹钱,交费。
许嘉璐:大家都处在悖论当中,为什么?这就是社会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社会向好的方面前进的速度赶不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祈求的那个速度。
沈
冰:在来采访您之前我们见了一个老师,他有句话给我们印象特别深,他说现在他觉得天底下最可怜的就是两类人,一类就是农民朋友,一类就是孩子,然后我们一边开玩笑说,那农民的孩子岂不是天下最可怜的人,这些孩子说,在学校里忙完数理化,马上就得吹拉弹唱,因为现在的竞争不是还要搞素质教育吗?
许嘉璐:乡下的孩子很少吹拉弹唱。
沈 冰:城里的孩子吹拉弹唱。
许嘉璐:我亲身经历,在那个场合,在场所有的人,女性几乎都哭了,我带队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是好儿有泪不轻弹,是领导有泪不轻弹,这是我在贵州的一次调研,到了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孩子,我们开座谈会,请学生参加,是事前安排的人,但是并不是来只说好不说坏的,一个孩子替旁边的孩子讲,说求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能不能给我们学校盖几间学生的住房,就像他,每天早晨起来要走两个半小时到学校,山路,早晨吃完饭走来,中午他不吃饭,有几次晕倒,初中孩子是活蹦乱跳的,他消耗非常快,下午四点多放学,他再走两个半小时回家,帮助爸爸做点农活,吃晚饭,那时候才能吃晚饭,吃完晚饭做作业,第二天早晨又要比别人早起来,走两个半小时。那个孩子就说了,我几次想退学,有点受不了了,因为我出来了,我爸爸妈妈的劳动任务更重了,但是爸爸说孩子,你再咬咬牙,挺住,这样你就可以不走我这条路,不像我这么命苦了。他们用当地的语言说比我说更能传情,更感人,当然现在这个学校已经解决了。
沈 冰:思绪又回到贵州。后来又去看过那些孩子吗?
许嘉璐:没有,但是我通过当地的领导获得了信息,心里稍微踏实一点。不说这个了,我给你说一个生动的故事吧,我的小孙子在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他突然问我,爷爷,谁是政府?他一边玩一边问谁是政府?他不知道政府是个机构,他以为政府是个人或者什么位置,我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能不能跟政府说说,让我上课晚一点。
沈 冰:什么时候上课?
许嘉璐:七点四十就必须到校,冬天,必须六点多,天黑就把他叫起来,穿衣、洗脸、吃饭、上厕所,然后奶奶送他上学去,有几次因为急促,公交车有时候不顺,已经到了七点四十了,孩子就往学校跑,奶奶,我去了,跑,由于喝冬天的风,一进学校门就吐了。爷爷,谁是政府,我说干什么,你能不能跟政府说说,让我们小孩晚一点上课,我们是全世界起来最早的人。
沈 冰:您去过60多个国家,他们几点起,他们一年级的孩子?
许嘉璐:一般都是九点到十点上课,他虽然没有周游世界,他是想夸张,也有道理。
沈
冰:是,他还没说全呢,不仅起得早,回家还晚呢,我们采访的几个孩子都是说披星戴月,家长都担心孩子的生长都会成问题,因为见不着太阳,每天是披星戴月出去,傍晚披星戴月再回来,十几个小时在学校,说身体怎么长?见不着太阳。
许嘉璐:原来我只是下去视察、调研,我接触小孩子,接触教师,到学校里转,我孙子上小学之后,天天给我刺激,就是你所说的,晚上回来,特别是冬天,天黑了,外面也冷,回来以后,洗手,赶快给他一点吃的,因为中午在学校吃饭,孩子又不好好吃,一年级小孩,七岁,这时候允许他看半小时的儿童节目,然后正式吃饭,吃完饭允许他玩一玩玩具,大概也就二十几分钟,就开始做作业。
沈 冰:做多久?
许嘉璐:第一,要检查一下他今天上课所写的东西,然后问老师给了什么作业,就开始做,一年级小孩负担不重,大概从七点钟做到八九点就完了。
沈 冰:也不短。
许嘉璐:然后就去洗衣,去睡觉。七岁的孩子,第一,城市的孩子,不爱吃饭;第二,不爱睡觉,为这个睡觉要跟他斗争半天。我就说,我们的孩子过早地泯灭了童心。
沈 冰:不让玩。
许嘉璐:现在我们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按照创新型国家,有几个指标,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对于你经济增长起到多大的作用,这是可以测量的,还有,你所使用的技术有多少是进口的,有多少自主创新的,还有科技投入等等,社会的参与,特别企业的参与。但是我认为,一个民族的创新更长远地、永恒地、不断地创新,要从孩子抓起,创新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或者它不是那种精神动力,就是造成创新的那种支撑大脑里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数理化,不是公式,不是运算,那都是死的,那只是工具,更多的是人文,人文体现在哪儿?第一,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执着,对于国家、民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还有充满想象,包括幻想、联想、审美,这些东西它才给人灵感,同样是ABCD,同样是化学元素,同样是1234,他就能够突发奇想,也就是所谓的创新要超越常规,这种超越常规的东西没有这些不行,没有胆略不行,求四平八稳,创新不了,不肯接受失败,总想成功,失败不了,心理的因素,这些又是人文,这些东西应该从小就培育,让他充满想象。我观察小孩,他和大哥哥、大姐姐,叔叔阿姨、祖父祖母玩的时候,是勉强地自寻其乐,当来一个同龄的孩子,不用介绍,连名字都不知道,两个人一会儿就成为好朋友,他们所玩的在我们看来是可笑的,但其乐无穷,为什么?他在玩的时候是用他的想象,他设想、假装,当然,玩不但是这种玩,还有爸爸妈妈带他去领略山河之美,看展览,也不排除弹弹琴,唱唱歌,这些都是丰富他的情商,丰富他的智商,特别是想象的能力。我这里特别提到音乐,音乐是没有想象创作不出来的,没有想象是听不了的,二泉映月、梁祝,小提琴,没有词,人要用心灵领会,脑子里要出现画面,科研的创新是一个道理的,小孩子过早地就成了书的奴隶,乖乖的,没有他的天地,没有让他去培育自己的想象、联想、闯、审美都没有,门门一百分,将来大了怎么创新?
沈 冰:对于你小孙子当时问你的问题,你怎么回答他?
许嘉璐:我无奈,我只能说,好,我替你去说,但是人家接受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拿着铅笔,唉,跟小大人一样。所以教育改革的任务非常重,我认为小平同志领着我们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了人类的奇迹,当然也是人类近代史上的奇迹,社会的变化翻天覆地,也是奇迹,唯有教育还在滞后。这个问题是两面,一方面教育不能轻率地改革,别的都可以做实验,唯独教育的实验要特别慎重,因为一旦教育失败,耽误一代人,耽误一批人,但是又必须改革,所以艰难。只有教育不断创新,从办学的体制、管理的机制、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教材、教法、教具、手段都不断创新,教育才能符合今天社会的要求,符合中华民族的要求。另一面,一旦我们的教育改革成功了,中国才是真正的强大。不然,我们有多少多少铁路,有多少多少先进的工厂,有多少多少现代化的城市,有多少多少电脑。
沈 冰:没有人才。
许嘉璐:没有人才,没有创新的人才,或者不够,你就不可持续发展。
沈 冰:可我还是觉得落实不了,虽然《义务教育法》里面也写了。
许嘉璐:中国的事情很多,不能不急,但是做起来又不能急。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沉重的责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但是每走一步要考虑到我的力度,我的速度和社会承受度,你有没有那个本事,群众能不能接受,来一步步地往前进。中国落后了三百年,要把这三百年的课补上,想十年、二十年,神仙也做不到,这又回来了,小平同志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五代、十代、几十代,什么时候就不是初级阶段了呢?那就是我们的科技、文化、教育水平真正处于世界的前列了,反正我看不见了,但是我必须为民族的这一天去做点点滴滴的工作,每个人都点点滴滴付出,就汇成溪流,溪流汇合成大河,大河最后通向大海,所以我想知难而进对我们来说是应该是不可少的座右铭。
沈
冰:最后一个问题,今天咱们一直在说新《义务教育法》,但是我们也知道旧的《义务教育法》从1986年到2006年,整整20年,大家也很想听一听您对于过去20年我们国家义务教育整个进行得怎么样,有一个您的评价。
许嘉璐:我是1988年进入全国人大,教育法是1986年开始实施,1985年制定,在实施之后两年,全国举行第一次的《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大检查,我就是做了团长检查了甘肃和青海,以后凡是有义务教育检查我都参与。另外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教育、文化、出版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所以关注教育可以说没有一天停顿,没有一个月停顿,我作为这个参政党的主席,当然应该率先垂范来关注教育,所以可以说我直接参与《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以及调查研究、修订等等这个过程只差二年。
沈 冰:几乎是全程都跟了。
许嘉璐:几乎全程,客观地说一句话,就是原来的《义务教育法》在1985年制定,1986年开始实施恰逢其时,非常及时,20年使我们国家毛入学率达到,在这次《义务教育法》修订之前,小学毛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几,初中的毛入学率也过了90%,这是一个世界的奇迹,只用了20年的时间。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科学,更加合理,让孩子的心、身能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有为的一代,能为的一代,能创新的一代。我回顾这20年,我觉得应该看到原来的教育法已经起到了一个扭转乾坤的作用,现在新的《义务教育法》是要把我们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起到这个作用,各有其历史的功绩。
沈 冰:好,谢谢许先生。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2:00--22:30
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2:00--22:3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