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公民发言
尽管有“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可领取低保”的政策,但广州目前没有一个应届毕业生申请领取失业低保。
(《信息时报》8月11日)
“大学生低保”政策之所以面临空壳化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定位存在偏差。 就业难的大学生与真正的低保人群不尽相同。“大学生低保”的定位却仅仅是维持大学生的生存,而不是着眼于他们的发展。坦率地说,在感情上这很难让人接受,因为政策本身无形中构成了对大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他们像老弱病残一样需要国家养着,并且假定了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尽管政策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为什么不把“大学生低保”换个说法呢?比如“大学生就业补助金”。不需要国家多花1分钱,叫法一变,意味就大相径庭。“大学生低保”暗含着一种“贬义”,至少不少大学生就这么认为,但“大学生就业补助金”则不然,它显然不是一种生存资本,而是一种发展资本,它维护了大学生们脆弱的尊严,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某种制度信任。在新的名头下,大学生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就业补助金”,而不会担心面子问题———领国家补助是为了找工作,而不是不工作。
(张强 湖南 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