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是张爱玲的名言,它也许意味着生命的庄严、华贵和诸多的不如意甚至是不堪的丑恶纠缠在一起,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对个体生命的看法不同,因此,世间万象也在演绎着令人欢愉或悲伤的故事。
本报近日《卖了他一个,可以救全家》以及《救弃婴妻离子散成乞丐》两篇报道,看了之后让人唏嘘不已。一位是为了救治自己的病准备卖掉亲生儿子的父亲,一位是为了脑瘫的弃婴弄得流落街头的老汉;一个是嫡出的儿子,一个是不幸的弃儿;一位是插标待售,一位是在凄风苦雨中感受人性的温暖。任何一个残存点良心的人也许都有些想法。
看了太多的底层民间的冷暖:交不起儿女的学费自杀的父亲,捐肾救母的孝子;或者是把父亲告上法庭的女儿,把尚有生命的亲人送进太平间的亲人……令人扼腕的亲情和人伦丧失的痛楚一起亮相,真的会让人发出一两声感叹:活着真好,总有那么多出人意料的亲情细节在诠释着人性的亮色;或者是,活着也就是那么回事,总有那么多令人齿冷的败象在蚕食着世道人心。
我们首先有理由说: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有问题,一场病灾就足以击垮一个底层家庭的人伦。说到这一点,怎么说都不过分。但是,我看到了太多苦撑苦熬的家庭,因此,真的看到这一卖儿惨状,还是惊讶不已。尽管从家庭利益的角度,父亲的想法甚至是明智的。确实,治好了他一个,就保全了家庭的大多数人,儿子甚至可以卖给好人家,比在自己家里生活无着强。但是,人身不是商品,亲情更是不能一次性买断。在电影《索菲的选择》中,母亲索菲在纳粹集中营里必须做出选择:选择一个孩子跟在自己身边,一个孩子进焚尸炉。索菲痛苦地跪在地上恳求:“别让我选择,我不能选择!”确实,在可能失去亲情的时候,没有人愿意选择,这是至高的自然法则,中外古今皆然。一位父亲选择了卖掉自己的儿子,毕竟是令人心痛的事,当然也是令社会蒙羞的事。尽管这样,我甚至不忍心说这位父亲的不是。从道德上谴责一个应负责任的父亲太容易了,但是面对一个穷困潦倒的底层小人物,能说什么呢,唉!
好在有那位呵护脑瘫弃婴的老汉,让我们对人性的温暖充满信心。他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无辜的生命,可以在城市边缘讨生活的人手中得到温暖;那些渐行渐远的生活美德,已流散在我们平时漠视的布衣百姓的万家灯火之中。或许,我们不必执着于“美在民间、智慧在民间”的民粹调子,说得更踏实些:动荡流离中对生命的尊重,艰苦困顿中对人伦的坚持,是柔软人心的实在的安慰。
这两个故事差不多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被命运抛了出来。身临其境,站在这里说话不腰疼的我,一定会选择正面吗?
三季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