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8月11日讯(记者廖庆玉)作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难的一项政策,“经济适用房”这个名词进入海口市民的眼睛已经10多年了。近期有传闻称,海口将取消经济适用房。为此,海口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海口经济适用房建设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目前不存在取消的可能。 今年,该办已经向市政府提交了5年建设4000套经济适用房的计划,等候政府的审批。
关键词: 转化房
海口不限定购房人群
据海口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过去的10年里,海口经济适用房建设主要通过3种方式进行,在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特点。
其中,积压房地产转化为经济适用房销售,是海口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由政府划拨土地,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建房,建房中限制建设标准,限制购房价格以及购房对象等。由于当年房产泡沫过后,海口“半拉子”林立,因此海口以盘活积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来销售,对购房对象并没有进行限制,成为海口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一大特点。因此,经常可以看到拥有经济适用房的人群开着小车出入的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规范转化经济适用房的销售,海口市还出台了积压房地产转化为经济适用房销售最高限价标准,依据土地级别、房产类型、区位等的不同,确定了786-1478元/平方米的不同限价标准。其中,海秀路东段、海府路北段、大同路、解放西路、龙昆北路、国贸大道、滨海大道东段、龙华路东段等片区的高层成品房的限价为最高标准1478元/平方米。
关键词:集资建房
4万余家庭住上新居
单位职工集资建房,是海口市经济适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单位出土地建房,职工按建安成本费来购买房子的方式来实现,这让很多买不起商品房的单位职工或下岗职工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
来自海口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的数据表明,从1998年至2006年7月,海口共批建此类型的经济适用房面积达395.8万平方米,共40053套。其中2002年为单位职工建集资房的最高峰,全年共有104家单位进行集资建房,建筑面积达118.2万平方米,共12941套。无论是建房单位、还是建筑面积以及住房套数,都是2001年的3倍左右。而从2003年至今年7月份,集资建房的数量极少。今年1-7月份仅有8个单位被批准集资建房,共656套。
关键词: 合作建房
解决部分人群住房难
除了转化房、单位集资建房之外,海口经济适用房还有一种合作建房的模式。通华新村、海甸岛的海景花园、流水坡的教师村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建设起来的。
据有关人士回忆,当年房地产泡沫之后,很多土地都集中在开发商手中,海口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采取开发商出土地、政府出一部分钱、购房者也出部分资金的方式,几年来总共建起了762套经济适用房。
关键词:限价房
需严格限制购房对象
近日,建设部相关人士就“经济适用房制度可能被取消”的传闻表示,这一说法并不确切,目前经济适用房开始逐步从单一形式逐步向经济租赁、限价房等多种新形式过渡。海口是否会建限价房?海口有关人士表示,在海口“半拉子”处置即将结束之时,积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将逐渐失去了有利条件。海口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向政府提交的5年建4000套经济适用房的计划,如果经过政府批准后,对海口来说这实际上就是限价房。
这位人士表示,如果政府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列入计划实施后,他们将需要做一个调查,划定一个具体标准,即什么样的收入就是中低收入家庭。同时,还要严格确定购房对象是否曾经购买过集资房或房改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