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叶茂林 卢水平 通讯员徐鸣摄)“原来编钟是这个样子,太神奇了!”昨日,站在省博物馆编钟厅,团省委、省防艾办和省少工委请来的14位小客人兴高采烈地议论起来。
14位小客人年龄在9至14岁之间,绝大多数是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被艾滋病夺去生命,但他们自己是健康人。在参观了省博物馆和武汉大学后,今天他们将走进武汉14户爱心家庭,开始亲情之旅。
我想有个家
14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首次相聚武汉。这里的人们,希望能在短短几天里,给孩子们“家”的温暖。这些孩子将怎样度过今年不一样的暑假?人们的善意能否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保护?他们的生活又会因此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将和您一同关注。
我想有个 “没有温暖的家”
孩子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一踏上行程就有人出现不适。来自襄城区的11岁刘双(化名),被晕车折腾得最痛苦。
从武昌蔡家嘴的住所———省卫生厅外语培训基地到省博,一站路的车程让她有些头晕,而从省博到武大这段路途,更让她晕得无法正常走路,额头冷汗直冒。中午饭也没吃,只喝了几口水便躺到床上睡了。
“在来武汉前,我从没有坐过汽车。”刘双说。
刘双1岁半时,妈妈因艾滋病去世,7年前爸爸又因此离开了她。现在,她和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一切经济来源是当地政府的救济。正在读小学的她就已经住校,每天早上6点起床,除了吃三顿饭的时间,她基本上都在读书,直到晚上8点多下晚自习(最迟晚上10点多),回到宿舍洗自己的衣服。每周五放假后第一件事是帮爷爷奶奶提水,洗他们的衣服,做饭,还要下地干农活。
她告诉记者,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吃,一个月30元的伙食费,可以让她每天吃一顿稀饭和两顿干饭,有时早上有馍馍吃,吃鱼和肉对她而言,就是加餐。而让她感到自豪的是,她的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前4名,是班上的“五好学生”。
刘双说,爷爷奶奶说爸妈都是因为艾滋病去世,但什么是艾滋病她不太清楚。
从懂事起刘双就没见到爸爸妈妈,已经记不清楚他们长什么模样。只是家中有困难的时候会想到他们:如果他们在世,可能日子好过一些。“但想他们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要哭……”
“我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家庭温暖”,这句话出自一名11岁女孩的口中,显得异常平静,让人心里发紧。
(记者 卢水平)
他们的心愿 “读大学”
昨日的武汉,夏日炎炎。参观省博物馆、武汉大学以及和武大志愿者座谈是昨日上午的活动安排。这群孩子大多是第一次到武汉,一下车就显得异常兴奋。
来自南漳的张宇(化名)今年9岁,是夏令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曾侯乙墓馆里的一排9口青铜大鼎引起了他的兴趣:“快看,好大的碗啦!”一声大叫引得众人的笑声。
据夏令营的徐明峡老师讲,张宇头晚都没睡踏实,昨天早晨6点不到,他挨个敲别人的门,喊别人起床。记者注意到,他经常因为一个人趴在展柜前记个不停而掉队。
围观精美古文物时,营员们都在本子上记个不停。来自随州的周芳(化名)说,“我的同学们很少有机会到武汉来玩,我要多记一些东西,回去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武汉有多大,多漂亮”。
在武汉大学图书馆顶楼,尽管只有一组介绍学校发展历程的展板,但仍然吸引了孩子们的眼光。
绝大部分小孩的心目中,“理想”和“艾滋病”的概念一样模糊。或许是武大美丽的校园,触动了孩子们的向往。在与武大志愿者的座谈会上,孩子们把对大学的渴望转化成了具体的问题:“大学生活好吗?大学里有什么好玩儿的?要不要穿统一的衣服?是不是每天都要做作业?上大学后,想爸爸妈妈怎么办?……”
而在下午与中南医院心理健康专家座谈时,面对“今后的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一半以上孩子的答案是“读大学”。
(记者 卢水平)
虽有补助依旧脆弱
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大约有7万名艾滋病孤儿,如果对艾滋病的蔓延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预计到2010年,艾滋孤儿数字将增加为15万至25万人。
湖北省卫生厅2005年通报的相关资料显示,湖北省有700余名艾滋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
艾滋病致孤儿童在生活、上学、卫生保健以及精神等方面都受到严重打击,他们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
目前,我国对艾滋病防治实行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中提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
:艾滋孤儿,即父母一方或双方因艾滋病致死的儿童。2004年暑期,我国首次举办“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来自全国5省12县72名艾滋孤儿进京。
此次湖北省首届“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14名小孩分别来自:襄城区、谷城、南漳、随州、浠水、蕲春、大冶等7个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地区,年龄从9岁到14岁不等,其中男生5名,女生9名。
别让关爱成伤害 专家呼吁:淡化艾滋特殊性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王昱晔 通讯员 应述国 周建跃 向吉刚实习生谢晶)艾滋孤儿的人生路该怎么走?社会应当如何关爱他们?昨日,多位专家呼吁: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且要讲方法。他们的思想包袱重
武汉市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刘小林说,艾滋孤儿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孤独感。而且这些孩子无论是否感染艾滋病,都在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中,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让他们更孤僻、自闭。
目前,多数艾滋孤儿的父母,都是因为卖血而感染艾滋,家庭十分贫困,孩子们本来就很自卑,失去父母后,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对立违抗行为。提供平台给他们信心
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刘忠纯认为,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艾滋孤儿也希望别人来了解、欣赏自己,社会应当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孩子们展示自己,从而获得成就感,这种自信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起到激励作用。淡化他们的特殊性
“给予关爱,要以不伤害他们的方式为前提”,省妇女儿童心理问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凤指出,艾滋孤儿童本身就生活在阴影之下,如果一再冠以特殊性,给予他们心理暗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势必加重他们的融合障碍,变得更孤立。社会接纳他们,应当是一种自然的接纳,淡化他们的特殊性,给予平淡且真切的关爱。
今天就要到“新家” 希望一起逛公园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卢水平)今天,14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将与武汉14个爱心家庭结对子,开展为期半天的手拉手联谊活动。到新家去想怎么过?
随州的周芳(化名)说,想和对方小朋友聊一下,在城里读书有什么感受。因为在家里,她要帮大人做家务,洗衣服、扫地甚至干农活。
蕲春14岁的韩勇(化名)说,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爸爸要挣钱养家,很少和别的小孩子玩。这次到了“新家”,“希望他们带我逛公园!”
黄石13岁女孩易沐(化名)还为“新家”准备了礼物———一个亲手做的娃娃。
“新家”,准备好一切等你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杨鲜 见习记者 王昱晔 实习生 杨佳 朱梦婕 王冠)
顶着烈日去“踩点”
昨日中午,汉口11岁的钱孟宸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东湖沙滩浴场水上乐园,为迎接特殊客人“踩点”。
妈妈透露,儿子还准备了一套精彩的节目,小家伙对节目内容很“保密”,不肯透露半点信息。做好大扫除迎朋友
昨日中午2时许,汉口市民胡雨田家中,其12岁的儿子胡有为正在帮爸爸大扫除。“知道新朋友要来,儿子一下懂事多了,今天竟帮忙做家务。”
胡有为说,他用自己攒的钱,买了好多零食来招待新朋友。今天的安排是:先去中山公园玩,然后去吃肯德基。无需特殊,平淡也真
爱心家庭成员吴新丽说:我想带孩子逛书店,看他对哪些书感兴趣,就可以大致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然后有针对性地送几本书。”
在银行工作的易先生说,如果孩子愿意,他会让自己的女儿教他们做手工。他说,艾滋孤儿非常敏感,所以家里的准备活动比较平淡,否则反差太大,会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冲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