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2日电(记者李惠子 勿日汗)正在内蒙古赤峰市举行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上,考古专家称,近期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白庙子山中发现了新石器早期的北斗七星岩画。
翁牛特旗政协文史研究人员吴甲才经半年多实地考查,行走了20余苏木(乡),已发现此处有可辨的独立石岩画10组,其中一块砂岩黑石南北长310厘米,形如巨薯,经雨水冲洗后,显露出北斗七星及一些奇异图形的岩画。
吴甲才说,这块巨薯形岩画石的朝天一面有清晰可见凿磨出的19颗星体,北斗七星图在岩石面北部,岩画上北斗七星的总长度为119厘米,最大星穴直径6厘米、深度5厘米,每颗星体形状似倒放的馒头,外大、内小,星体表面圆润、光滑,并有自然色包浆,经华北地矿普查大队高级工程师陈仁华测定,石质为砂岩透镜体核石。
根据天文学家测出的十万年前至今星体的变化轨迹,考古学家推断出岩画北斗七星属一万年前北斗七星的形态。著名岩画专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盖山林日前实地观测了岩画的凿磨方法与风格,认定白庙子山巨薯石上的北斗七星岩画是新石器早期先民们的作品。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塔拉在此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处人烟稀少、沙漠腹地的白庙子山岩画,特别是新石器早期北斗七星岩画的出现迄今国内罕见,它为验证天体演化、推测古代北斗七星的变化轨迹提供了珍贵史料。
吴甲才说,巨薯石上的岩画除星辰外,还有用拟人夸张手法绘制出的让人费解的画面,其中一块岩石上的14幅岩画形态各异,没有重复,与阴山、贺兰山岩画有相似的一面,岩画中描绘的“神”在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商代双龙兽面上已有出现,岩画山附近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面像、青铜时期的青铜脸也与其相似,但这些神形岩画的制作时期还需进一步考证。
专家认为,白庙子山方圆40公里内曾出土“中华第一龙”青玉猪嘴龙、勾云形玉佩等新石器红山文化时期的遗存,而岩画凿磨的轮廓线槽型与上述文物相似,同时,附近沙地中有很多旧石器时代狩猎用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石簇、石斧等,因此,此地岩画的出现并非偶然,且承载着厚重的红山文化。
塔拉说,这里的先民在文字未出现前对所看、所想进行定格绘制,记载与天、地、人的沟通,此地岩画对于研究红山文化起源与传承弥足珍贵。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距今约5500年至6000年。它分布在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由一个大的部落集团所创造,因1935年首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掘而得名。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起源之一,它在中华文明史发展中的作用不容低估。
由赤峰市文化局和赤峰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10日开幕,来自中国、美国、韩国、哥伦比亚、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考古专家对红山文化进行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