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2日电 题:危困林区现盎然生机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纪实
小兴安岭林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在她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岭上承载的多为刀斧留下的阵阵痛楚,然而,公元2006年春,历史在这里掀开了新的一页,人们对林木不再仅仅是索取,对森林的认知,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民间自发的大规模植树、营林活动持续升温,7万多亩新绿在寻常难以想象的精心呵护中茁壮成长……
“咱是大山的主人啦”
34岁的蒋永彬是乌马河经营所的一名普通职工。 今春造林时,他把自己的弟弟、妹夫、表哥等十几位亲属动员起来帮他植树,仍嫌人手不够,又雇了12个壮劳力,花了3000多元,栽了7000多棵落叶松。
蒋永彬哪来这么高的积极性?原来,4月29日,他与伊春林管局局长(市长)许兆君签了一份林木流转、林地承包经营合同,以8.8万元的标价承包了9.3公顷林地。合同约定,在未来的50年内,他拥有这块林地的经营权,以及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他是在属于自己的林地里,为自己植树。
日前,我们在乌马河再次见到他时,回想当时的情景,这位质朴的汉子仍十分兴奋:“签字那会儿,那枝笔沉甸甸的,像在梦里。”
他说:“甭管咋说,咱也成了大山的主人啦!”
“当你们的面儿,我不说瞎话,造林这活儿,给公家干,我一天最少栽它500棵。现在给我自己干,紧忙活儿,一天最多150棵。为啥?保活!”
“假如再让你包块儿地,干不干?”
一听这话,蒋永彬眼睛一亮,掷地有声:“再给咱10垧地,才好呢!”
蒋永彬是第一个玩林子的主儿。
继蒋永彬之后,在伊春的15个林场所,至今已有将近2000名职工与林管局签订了类似合同,和蒋永彬一样,他们也都真正成了大山的主人。
蒋永彬们“主人”身份的确认,得益于这个市正在进行的林权制度改革。
这项改革,正处于试点阶段。但它拉开了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大幕,通过“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有助于放飞林业生产力,促使国有森林资源产权虚置、森林培育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缺失,特别是企困民穷等问题,尽快得到根本解决。
事关重大的这项改革,来之不易。
穷则思变
伊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说,这一步是逼出来的。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采,伊春的森林蓄积已由开发初期的4.28亿立方米下降到2.1亿立方米,可采成过熟林由开发初期的3.2亿立方米,下降到610万立方米,分别下降了51%和98%,绝大部分林业局基本无林可采。实施天保工程后,这一状况虽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国土生态安全。目前,全林区职工,平均月工资仅为310元。桃山林业局现有28%的职工家庭仍住在危房中,全局7600多个家庭,能吃上自来水的只有15%。铁力林业局仍欠职工工资3800多万元,许多职工子女考上大专院校后因贫困被迫辍学,山上场所400多名未婚大龄青年,由于囊中羞涩,不敢谈婚论嫁,一些为林区奉献了大半生的离退休职工,仍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板夹泥危房中……
伊春太穷了。
然而,辩证地看,此时的穷,又未必是件坏事。穷则思变。正是这本不该穷的穷,令相继到任的市委书记、市长汗颜的穷,最终促使伊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一举使这个老林区走出了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历史怪圈,为今天的林权制度改革,作了一个重要铺垫。
一着妙棋
说起当年的感想,伊春市委书记杨喜军神情凝重:“党的事业是接力赛,让山绿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是伊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随着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不断加剧,以改革求生存、快发展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任,‘突围’已是箭在弦上。”
市长许兆君坦言:“循规蹈矩,接着砍,是没风险,但山砍秃了,老百姓穷得叮当响,要我这个市长还有什么用?!”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在诸多矛盾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将迎刃而解。可采林木资源稀缺,是林区诸多矛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位哲学博士的神思,切中要害。
当时,他的一个乍看无疑是作茧自缚的大胆设想,成竹在胸。
征得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后,2003年春,许兆君在市人代会上放了一炮:再困难,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一言九鼎,欢声雷动。人大代表予以盛赞的热烈掌声,足足持续了3分钟。
伊春的森保执法,从此极其严肃。
在严管林子的3年里,当地900多人因触犯刑律,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4个林业局长、26个林场场长和4个森林资源监督专员,丢了乌纱帽。
什么“严管林子日子过不下去”、什么“严管林子安定不保”等种种“神话”,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在严管林子的3年里,当地的木材售价,连续上涨3年,增收1.44亿元;
在严管林子的3年里,森林覆被率提高1.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增加3000万立方米;
在严管林子的3年里,职工连涨了两次工资,社会安定祥和;城市被联合国相关组织评为“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
大森林有了笑意。
然而,更让大森林和百姓快慰的是,紧随其后,红松又被停伐了。
这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自选动作”。主动停伐国家允许每年采伐的40万立方米红松,意味着这个市本已少得可怜的财政收入,将再减少1.6亿。但是,当地人说,这与红松存在的价值相比,算不了什么。
红松是上了联合国保护名录的珍稀树种,主要分布在东北亚,我国占了60%,其中绝大部分长在伊春,因而,伊春又被称作红松的故乡。
建国初期,这里的红松多达120万公顷,但到2003年,只剩了不到5万公顷,再砍,红松的故乡,真就变成红松的故事了。
更严重的是,红松是小兴安岭的百树之王,这个顶级群落的消失,殃及的不仅仅是难以再生的林相,更大范围的生态灾难将接踵而至,后果不堪设想。
舍当前,顾长远;舍局部,顾国家,伊春走了一步妙棋———看似吃了一点儿“眼前亏”,却换回了一个金娃娃。
梦想成真
严管林子的累累硕果,主动停伐红松的至诚义举,感动了林城,感动了省城,也感动了京城……
根据伊春的申请和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需求,1月4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伊春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这次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推进重点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林业生产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试点的主要目标是,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提高森林资源的集约经营水平,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建立森林资源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新机制,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带动,推进国有林区的全面改革,为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奠定基础。
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对浅山区林农交错、相对分散、零星分布、易于分户经营的部分国有商品林,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范围局限在双丰、铁力、桃山、乌马河和翠峦等5个林业局15个林场(所),总面积8万公顷。
奔向富裕幸福的大道霍然开通,岭上沸腾了,各界人士无不为这一梦寐以求的理想终成现实,欢欣鼓舞,迫不及待的承包户,满怀激情,扑向大山,恍若一夜之间,5000公顷新林,诞生了。
桃山是小兴安岭的南大门,门前的神树林场有一块170多公顷的疏灌林地,年年造林不见林。但李爱军等12位承包户拿下这里的林权后,仅仅用了十几天,旧貌换了新颜,将近60万株幼树被高标准地植入大地,几近沦为荒山的这片林地,重又成了金山,25年后,这里的林木纯收益,将达1500万元。
神树的栾继田,是位退休教师,“家有一片林子”,让他神往了几十年。如今,天遂人愿,这位清贫了大半辈子的老先生,也成了为期不远的百万富翁。
今春,他承包了11.5公顷林地,雇了50多人,顶浆栽了6万多棵树。“你别看我兜里没钱,在那山上,我可有个银行啊!”说这话时,栾继田喜不自禁,神采飞扬。
神树,还有一位叫孙居武的承包户,包了7.5公顷林地,栽了新苗后,嬉戏于林间的山雀让他寝食难安。倒不是妒嫉那精灵的飞来飞去,他是怕那小家伙儿的两条腿,蹬坏了他刚刚栽进地里的“心肝”。于是,他几乎在每株新栽的幼树旁,都插上一根专供鸟儿起起落落的干枝。
在神树座谈时,唠起这件事,栾继田意味深长地笑着,说:“伺候孩子都没这么上过心,这才叫兢兢业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