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岳晋峰)我省工商系统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来,以爱农护农帮农为主题,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资市场为目标,使假冒伪劣农资泛滥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截至6月底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243万元。
2005年3月28日,“红盾护农”行动在粮棉主产区运城市启动以后,省工商局先从制度完善入手,建立了良好的农资市场监管机制。首先推行“经济户口”管理制,结合年检对辖区内合法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登记造册,做到“四清”,通过日常监管清理、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和不具备资格经营行为,规范农资经营主体。其次实行“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市、县工商局统一印制“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发放给农资经营企业使用。此外,试行农资商品备案,以县级工商局为主对农资商品实行书式备案,同时对种子试行实物留样备查公告,至2006年6月底,全省已有书式备案8289个品种,种子实物留样3095个样本。
各级工商局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农资经营规范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涉农企业品牌化。支持农资经营行业发展连锁、配送、直销、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使农民获得优质服务和更多实惠。运城市林洋农资连锁销售中心在12个县发展600多家农资连锁加盟店,大同、晋中等市也培育了“正林”“普家乐”“晋北”等农资连锁经营总店和一批关联连锁分店;各级工商局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经纪人,增强其诚信意识,引导其依法订立经纪合同。经纪人的发展使一些地方的种植业、养殖业呈规模化发展。应县、寿阳县、阳曲县、长子县的蔬菜经纪人、养殖经纪人初具规模,种养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农村经纪人和种养户在开拓市场中实现双赢;对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域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实行重点帮扶,引导其申请注册商标,运用商标、品牌开拓市场。去年以来,全省已注册农副产品商标925件。
据了解,截至2006年6月底,全省共检查农资经营企业8552户,整顿农资市场804个,取缔无照经营1254户,捣毁制假窝点40个,查处农资案件3495件,案值971.32万元,罚没金额424.05万元。从去年到今年6月底全省未发生重大坑农、损农、害农事件和恶性农业生产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