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大学生成了“第三代社工”
第一代社工,大多是街坊老大伯、老大妈;第二代社工,又大多是国有企业培养的骨干;那第三代社工,由谁来唱主角?社工专业大学生已经悄然走进街道。
今年夏天,天水街道已经定向招聘了9名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街道向记者悄悄透了个底———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从这些既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出一批“明星书记”、“明星主任”来!
“我们是浙江省第二届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在天水街道,记者见到了新招聘的社工陈立平,小伙子今年刚从杭师院社工专业毕业。
据介绍,陈立平等人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国内外社区发展的模式,也学习了杭州社区工作的一些基本概况。“助人自助”的理念,被他和同学们视为社工工作的精髓———说得更通俗些,那就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社区工作,其实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天水街道党委委员周国江告诉记者,所以,街道这次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原则,就是“面向社会、拓宽渠道、定向招聘、专业对口”———街道有目的地向设有社工专业或相近的社会专业的省、市高校,发出了招聘意向书。结果,有100多人到街道来报名!
“现在入选的9名大学生,可都是经过理论考、面试,外调政审等,严格挑选出来的!”为了帮助这些大学生尽快熟识岗位,天水街道特意将他们安排到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灯芯巷、戒坛寺巷、胭脂新村等三个社区实习。街道初步设想,实习结束后,优秀的大学生社工将拟任主任助理一职,以便给他们全面发挥的平台;同时,街道计划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如一两年考核优秀者,可享受副职待遇等。街道的想法是:要待遇留人,也要事业留人。
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社区上岗后感觉如何?“辛苦”,大学生高佳瑾毫不含糊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羡慕老社工,因为他们的辛苦获得了居民的认可———每次看到居民到社区来,跟他们亲切地打招呼,有时还烧了吃的带给社工,就觉得特别羡慕。很希望有朝一日,居民和自己也能有那样的一份感情。”
“明星书记”、“明星主任”计划,能否最终成功?只能由时间来作证。
链接:社工不等同社区工作
社工专业的全称叫社会工作专业。社工专业所指的“社工”,不等同于“社区工作”,也不能单纯理解为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包括在社区、学校、医院、部队、企业、政府机关以及民间团体工作的人,一般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慈善事业、社区管理、社团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当然,社区工作,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讯员程寅生 记者丁雄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