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我有“六字方针”
深圳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黄斌谈歌唱和欣赏
师从田晓宝、金铁林教授的深圳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黄斌,昨日下午在福田会堂向市民介绍民族唱法的技巧和欣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持此观点的黄斌,为百余名民歌爱好者、声乐爱好者“奉献”他的“六字方针”—“声情吐味表养”。
要选择适合自己唱的作品
他简单介绍自己总结的这一“民族声乐学习的精华”:第一,“声”,指的是声音的基本功训练;第二,“情”,指的是演唱作品时要融入感情,歌唱者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把作词者、作曲者的情感意图传递给观众;第三,“吐”,就是吐字要清晰、正确;第四,有“味”,这个“味”指的是风格,每唱一首歌曲就要把握这首歌曲的风格;第四,“表”,站在舞台上要配合歌曲以贴切的肢体表演,不然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最后一个是“养”,不仅音乐素养还需具备综合素养,比如,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改成歌,既需要有音乐基础又要有文学基础。
讲到“歌曲的艺术处理”,黄斌建议,要选择适合自己唱的作品,因为每个人的特长不同、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同,每个人的出生地不同。要把握歌曲的风格,不能把“新疆味”的歌唱出“广东味”。
民间和戏剧唱法是民族唱法的根
除了讲解声乐的涵义、特点,黄斌着重介绍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同时对三者发声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三者之中,他尤其重点介绍了民族唱法。他说,“民族唱法,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传统的民族唱法(包含民间唱法)、戏剧唱法、新民族唱法和通俗民族唱法。其中,民间唱法和戏剧唱法是我们中国民族唱法源和本,是我们民族唱法的根。”
为了使听众明白易懂,一个半小时的讲座里,他往往边讲边唱,时而朗诵歌词,时而演示如何练习呼吸或者练气……讲座最后,应观众的强烈要求,黄斌演唱了那首家喻户晓的《中国老家》:“雪莲花它开了吗?我的老家,和它心心相印的是在珠穆朗玛;神女峰它迷人吗?我的老家,和它依依惜别是在长江三峡……”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歌声吸引了在座的所有观众,如痴如醉的人们在歌声中领略到了声乐的无穷魅力。
个人简介
黄斌,深圳市福田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福田区文化馆音乐创作室主任。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先后师从田晓宝、金铁林教授。
1997年获“飞图杯”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优秀奖、全国首届中日“樱花杯”声乐比赛民族专业组第三名。先后获得广东省青年歌手大赛民族组二等奖、“百歌颂中华”声乐比赛银奖、“音乐花会”表演银奖,连续三届获得由深圳市政府举办的“鹏城金秋”艺术界表演金奖。
台下
“原生态”将逐步走向“前台”
听众:能不能介绍一下原生态与民族唱法的区别?
黄斌:应该说,“原生态”是民族唱法中的一类—最传统、最早的民族唱法,或者说,民族唱法最早是从“原生态”过来的。
现在,“原生态”这个艺术门类逐渐走向前台,被世人所熟悉,“原生态”歌唱不管是个人还是组合,他们是本土最原始的,代表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特色。
观众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鼓掌
听众:《那就是我》这首歌高潮后有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可现场听音乐会时,每到这时大家就鼓掌!后来唱歌的人每到这时干脆把歌停下来,我觉得这改变了歌曲的原创性了。”
黄斌:观众鼓掌有三种:一是观众对作品非常认可,发自内心鼓掌;其二,唱歌者把这一段演唱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不鼓掌也不行;第三种是互动的,一个演员包括一个乐队唱到高潮时总有一种冲动,他的冲动只能通过观众的掌声来互动。
对一个欣赏者来说,歌剧、交响乐都有一些严格的要求,要在适当的时间鼓掌,这是观众音乐修养的一种表现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