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翁的“特殊账本”
长春八旬翁及老伴一年多来,捡拾废品3000余公斤,饮料瓶2.2万个,捐款7000余元
本报讯(记者 李申) 高高瘦瘦、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胸前挂着个红牌子:“老干部、老党员、老残废军人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不管三十还是初一,365天,天天捡瓶子、拾垃圾,目的只有一个,就像他胸前挂的牌子上所写的,牌子上还写有监督电话,如果他拾荒不是用来帮助他人,还可以举报,83岁的葛长江一诺千金。
每天早早起床 捡废品比上班忙
清晨5点半,家住长春一汽厂区的葛长江和老伴准时起床,开始到处捡废品:“我们俩比上班的还忙,不到7点钟就出门捡废品了。”老两口连休息日、节假日都要出去。
吃过早饭,他先去一家大商场义务扫院子,这里是捡瓶子的重要“根据地”,扫院子是为获得商场员工的好感。商场员工都非常支持他,主动把瓶子、包装纸给他留着。服务员刘女士说:“一开始还以为是大爷家生活困难,才出来捡废品,后来才知道是为了捐资助学,我们特佩服他。”
义务洗公交车 换乘客丢的瓶子
1944年参加革命的葛长江,在平津战役中光荣负伤,成为三级甲等残废军人。1982年,老人从街道党委书记的岗位上离休。老人的耳朵在战争年代被震坏了,记者的大部分采访,都是老伴回答的。
“去年我们义务帮助某路公交车擦车,从3米多深的井里取水,抬到站点,再一点点擦,我们只是为了向车主换取乘客丢下的饮料瓶子。”老伴林大娘声音颤抖着说。
但这还不算最苦最累的,长春市朝阳区老干部局的朱依兵说:“老人还到商场装卸场帮忙卸货,好换得包装纸箱。这种体力活,年轻人都可能吃不消,老人都80多岁了。”
周边的饭店、市场、居民区,每天必去,很多人都认识他了,主动给他留着废品。
“我卖废品换来钱,去帮助孩子上学,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伙的功劳。”
中午匆匆吃口饭,午觉也不睡,葛大爷又出门了。烈日下,他高高的稍微驼背的身影出现在大街小巷,身后的老伴不停抹汗。晚上8点钟,老两口结束“战斗”。每次卖完废品,葛长江都会在一个小本上作记录。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自2004年拾荒以来的每笔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葛长江共捡拾废品3000余公斤,饮料瓶2.2万个,平均每天走路5公里。从2004年底到现在,葛长江共捐款7000余元。
老伴阻拦他 他竟气倒了
林大娘回忆说:“开始,我觉得他整天去翻垃圾堆,害羞死了,就把他锁在屋里,3天后,他竟然气得病倒了。”拧不过他的倔脾气,老伴也加入了,成了葛大爷的“革命战友”。有一次,区里开表彰会,葛大爷散会后一个人留下来,把空瓶子全捡起来收好,他丝毫不介意自己也是被表彰的人之一。
朱依兵说:“自从葛大爷捡废品后,一两个月就送来一个红纸包,里面是他捡废品换来的钱,要捐给贫困学生,现在,已不知有多少学生由于捐助重新读书。”
葛长江家并不富裕,5个子女中3个下岗,但家里人都知道他的原则:卖废品的钱除了捐助贫困学生,谁也不能动。
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捡废品的决心不变,我资助贫困学生的决心不变,我奔小康社会的决心不变!”(新文化报)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