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年前,他把姚明带去美国;上周,他把集NBA美国本土精英的“梦七”带来广州;这个曾经拯救NBA于崩溃边缘的犹太人,
大卫·斯特恩正致力于把全世界都纳入NBA帝国版图的宏伟霸业。他是一个集独特眼光与说一不二性格于一身的怪物。
上周结束的中国篮球对抗赛把美国男篮带到广州,而一个篮球商业帝国的缔造者——大卫·斯特恩——也随之出现在羊城球迷面前。
大卫·斯特恩,NBA总裁,被认为是体育界最成功管理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最常看到的关于他的两个形容词是:救世主和独裁者。事实上,斯特恩既是救世主也是独裁者。救世主与斯特恩王朝
1984年2月1日,斯特恩接替拉里·奥布莱恩,成为NBA第四任总裁。
斯特恩接手时,NBA并非像今日这样受欢迎,当时联盟正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中。1976年产生的自由代理制度已经使球员工资不断攀升,NBA不堪重负,所有23支球队中有17支亏损严重。毒品问题也让联盟的名声不佳,为此联盟要应付大量的官司,以至于当年对NBA总裁人选的要求是要有法律背景(斯特恩曾是律师),而不是体育背景。
当时,NBA的总收入只有1.92亿美元,远远落后于职业橄榄球联盟的7亿美元和职业棒球大联盟的6.5亿美元。1980年,湖人队与费城76人队的总决赛也只在CBS电视台晚上11时30分录像播出。NBA就是如此地不受关注。
斯特恩上任后以一系列措施拯救了NBA。他引入了大名鼎鼎的“工资帽”,为每支球队设定球员工资总额上限;引进统一分配联盟收入(包括电视转播、广告等)的概念;制定相关规定规范球员形象,将毒品从联盟中清理出去。
最出色的一招是不遗余力地包装球星。斯特恩让“大鸟”伯德、“魔术师”约翰逊和后来的迈克尔·乔丹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反过来,NBA也成为众星云集的顶级赛事。
到了1990年代后,NBA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美国最红火的联赛之一。
这组数字颇能说明问题:NBA每年授权的相关产品销售额在上世纪80年代是1000万美元,而现在已超过30亿美元;20年前联盟的总收入是每年1亿多美元,而目前是30亿美元以上;NBA现在收取的美国境内电视转播“权利金”是平均每年7.65亿美元,比斯特恩1984年接手NBA时增长了1300%之巨;在斯特恩的带领下,NBA增加了6支球队,收入增长了500%,上座率则上升了60%。
作为一名商人,斯特恩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NBA脍炙人口的口号“Ilovethisgame”就是他的杰作。近段时间,斯特恩与北美电视台关于NBA赛事转播费用的重现谈判再次向我们展现了他的天才。尽管近年来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广告市场也日益萎缩,但他还是说服了北美电视台在合同中增加了24%的转播费用。
美国《体育画刊》曾经向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NBA历史上连续持续时间最长久的“王朝”是哪一个?A、∶凯尔特人王朝;B、湖人王朝;C、公牛王朝;D、其他。
熟悉NBA的球迷一般都会选A,理由是凯尔特人在1959-1966年间一口气拿下8个总冠军,比湖人队80年代的5个总冠军、公牛队90年代的两个“三连冠”都要多而且更“连续”,答案当然是这个!
不过,《芝加哥论坛报》的王牌体育专栏作家山姆·史密斯(乔丹的老友)的答案却是D。他的理由是:“忘记凯尔特人、湖人,甚至公牛吧。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就是‘斯特恩王朝(22年)’。”
犹太人的直接与圆滑
大卫·斯特恩是犹太人,1942年9月22日出生,在纽约市切尔西区长大。斯特恩很小就在父亲开的一家熟食店—里帮忙。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问斯特恩最深刻的工作经历是哪一段时,后者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是在斯特恩熟食店的工作。”
在柜台的工作经历为斯特恩以后运营一个钞票帝国积累了必备的经验。很多人以为斯特恩是律师出身,对于市场营销和推广不会太在行,但结果证明,总裁先生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斯特恩在Rutgers大学学的是政治和历史,一开始他将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于公共服务领域。1963年大学毕业后,斯特恩选择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进修并于1966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斯特恩就在NBA委托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开始与NBA结下长达40年的不解之缘。
斯特恩的性格中有犹太人独有的特质。
早年在纽约做律师时,斯特恩有一天想去买辆二手车。到了一间车行,当值的老销售员看他其貌不扬,穿着也不华丽,就爱理不理,不耐烦地回答了几个问题后,就叫了一个新手来招呼。而恼怒的斯特恩立即通过这名新手买下车行中最贵的奔驰车。
“我要表明一种态度。”斯特恩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犹太民族不容被轻视的性格、直接的办事作风此时会出现在他身上。
与其他只懂得向董事会点头哈腰的总裁不同的是,斯特恩懂得树立长期品牌、提升球迷忠诚以及与其他企业铸造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斯特恩非常善于处理和媒体的关系。许多采访过斯特恩的记者都认为这位发福、戴着小眼镜、一头灰白头发的老头很“随和”。在访问广州期间,斯特恩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始终和善地注视着记者,认真听着每一个问题,细细思索后才慢慢地回答。最后离开时还亲手送上印有NBA标志的小礼物。
但另外一面,斯特恩给记者的感受是他表现出的一名政客的口才,很多非常尖锐的问题经过他一回答就被轻松化解掉了。对于这一状况,斯特恩也曾经表示:“在过去20年中,我一直在和媒体打交道,一举一动、任何一个决定都处于公开状态……”所以,斯特恩在公开场合会很小心地选择他说的话。对于记者来说,想从斯特恩口中挖出一些新闻来非常困难。而在过去22年里,几乎没有斯特恩个人方面的负面报道。
野心家的勤奋与胃口
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毫无疑问会很好地控制他的团队,不过斯特恩用了一种不常见的方式。斯特恩很勤奋,或者说,他是一个工作狂。
NBA赞助部的主管里克·威尔特茨谈到斯特恩时说:“晚上10点,他都会往你家里打电话,和你谈上45分钟。第二天早上,根本不用别人提醒,你会很早起来就往办公室赶,因为大卫交代了一大堆的活需要干。”
作为CEO,斯特恩并非只负责宏观管理和调控,他事事亲力亲为,他希望自己了解NBA每一个主要层面的所有细节,认识与其一起干活的1000多个同事。NBA娱乐部主管亚当·希弗开玩笑说,他们的总裁根本不像一个CEO,而是一个事事都要操心的啰嗦的“爸爸妈妈”:“一些人批评他不懂管理艺术,但是他们也许不明白大卫事事要求完美,希望别人像他一样勤奋干活,把事情做得很漂亮。”
直到今天,斯特恩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当NBA的各个主管早晨来上班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他们的电子信箱,看看总裁先生又给他们发了什么最新指令。
如果仅仅满足于NBA在美国本土所取得的成就,那斯特恩就不是斯特恩了。在拯救NBA同时,他的眼光已经放到了海外。
在NBA发展到可以和美国其他联盟比如MLB(棒球大联盟)、NFL(美式足球联盟)、NHL(冰球联盟)一较高下的时机下,斯特恩果断将NBA这艘大船驶向了国际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电视已经在全世界普及,媒体业的发达使得国际推广成为可能。比起橄榄球、棒球等“美国运动”,篮球在全球范围内有更多的爱好者。斯特恩秉承了犹太人周游世界的眼光,让这个想法成为现实。
斯特恩提出了大胆的构想:把NBA比赛搬到海外举行。这个想法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因为美国各大联赛都没有这样做过。
NBA的战略一般是电视直播的进入,接下来是NBA活动,然后是NBA比赛。
斯特恩认为全球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电视。“这(成功)得归功于电视转播,”斯特恩说,“在电视中,你能看到这一切。电视帮助NBA球员成为明星。”
1990年,NBA首先在东京举行了一场常规赛。接着,斯特恩访问北京与中央电视台商谈转播NBA比赛事宜。1992年,NBA进入墨西哥。1993年,NBA在波多黎各首都进行季前赛……2004年,NBA在上海、北京举办了两场季前赛(这标志着NBA开始吹响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NBA在全球范围内播下了种子。
目前,NBA在美国国外拥有11处办公地点,在212个国家以42种语言进行报道,斯特恩还帮助创立了女子国家篮球协会(WNBA)以及国家篮球发展联盟(NBDL)。
全球化给NBA带来更多的受益。NBA一位运营官员拒绝披露其海外收益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但他表示:“那是本联盟极端重要的一个动力来源。”
斯特恩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在海外建立隶属于NBA的次级篮球联盟。
斯特恩曾经说过:“我有这样的计划,而且我坚信,某一天,我能梦想成真:欧洲联盟将直接属于NBA,欧洲的篮球俱乐部能够加入NBA,跟现在的30支NBA球队进行对抗,北美的NBA球队也将到欧洲去参加客场比赛。至于亚洲和远东地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小联盟。”
斯特恩心中构架的篮球帝国,版图大得惊人。
独裁与独裁的代价
斯特恩是一个圆滑的人,懂得外交哲学,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强硬的人,一旦出现球员滥用兴奋剂,批评联赛规则或者与老板闹矛盾的情况,斯特恩变成一个强硬的暴君。
2004年,奥本山宫殿球馆爆发斗殴事件。主场一名叫约翰·格林的球迷用满满一纸杯的啤酒激怒了阿泰斯特,后者冲上看台打球迷。在几天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斯特恩宣布阿泰斯特禁赛一个赛季。有记者问他是否委员会全票通过了这一决定时,这位犹太人回答说:“当然是全票,一票通过,零票反对,因为我决定了这么做,而且我也没和亨特打招呼。”亨特是球员工会的干事长。
当时美国媒体在评论这一事件时普遍认为,斯特恩权力太大了,因此,他被称为“独裁者”也就很正常了。
如果一定要挑斯特恩任职22年来的污点的话,那么1998年的劳资纠纷就不得不说。
随着“伯德条款”的使用,NBA球员的收入普遍超过“工资帽”,联盟的受益在减少。在1996-1997年赛季,NBA遇到了久违的负债经营。
1998年,斯特恩试图通过修改协会的劳工合同,将球员的工资限制在NBA总收入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上。在与工会的谈判中,他先提出48%这个数字。但是由比尔·亨特领导的工会还是不接受。工会官员对协会声称的全面财政危机更是嗤之以鼻,认为协会真正的问题不是球员工资的增长,而是管理不善。而斯特恩则被戏称为“老狐狸”。
1998年7月1日,NBA宣布封闭球馆,旷日持久的劳资大战也拉开了帷幕。
NBA停赛后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斯特恩和亨特。两人都是律师出身,精明过人,当他们代表各自群体利益的时候,结果就是僵持不下。当时有媒体评论说:“这些人手中有20亿美元,他们却把这笔钱看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劳资双方达成妥协、突然反悔、争吵、恫吓、讥讽的反复折腾下,所有球迷失去了耐性。结果是劳资双方的利益都蒙受了重大损失。
一直到1999年1月6日,劳资双方才各自退让。NBA将重新开打,不过只有半个赛季了,1998-1999年赛季也被球迷称为“缩水赛季”,马刺队获得一个“缩水冠军”。
斯特恩认为这是他任职来最后悔的事情:“1998年那个‘缩水赛季’,那是NBA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之一。”
在一系列的改革的过程中,斯特恩也被指责过于刚愎自用,我行我素。
现在,斯特恩还没有退休的打算。现年64岁的斯特恩精力还很足,NBA未来仍在他手中。“既然波音公司或三角洲航空公司可以让70多岁的人当总裁,那么在我这个年龄很年轻呢。”斯特恩说。(本版文字 邱治 翁振华)
新目标向中国进军!
斯特恩的全球化策略清晰易见。墨西哥和波多黎各等南美各国毗邻美国,多年来的连续赛事已经在当地培养了一定基础。而全球两个经济重点地区———欧洲和东亚则应成为NBA的主要目标。
东亚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NBA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据专业权威机构调查,中国近4亿青少年中大多表示篮球为其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国现有室外篮球场43万块,占所有户外运动场地总数的60%。而NBA2005年的调查显示,中国球迷的收视率是2004年的几倍,数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在关注着NBA。
斯特恩在访问广州期间说:“中国是NBA的第二大市场,NBA在这里有50名雇员,我们在香港、北京和上海都有分公司。我们还会继续在全世界投资,但是中国是我们的重点。”
除了举行各种各样的NBA嘉年华活动,NBA已经在2004年把季前赛放到中国的上海和北京。这次美国男篮访问广州则放出另外一个信号:NBA准备着手开发中国华南板块市场。
广州处于中国华南的中心,NBA希望广州能为其进军东南亚市场打开的一个重要窗口,希望通过在广州的赛事带动整个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消费群体。
“毫无疑问,广州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拥有很多我们所希望的东西。”斯特恩8月7日访问广州时说,“首先是有非常成熟的商业环境,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是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同时在体育和篮球方面,广州有一个天然的土壤。这里有许多热爱篮球的人,有良好的设施,还有CBA的冠军球队———广东华南虎,这是一个篮球运动的中心城市。”
虽然斯特恩惯于应付媒体,但他对广州的赞赏还是相当诚恳。斯特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男篮来广州比赛只是一个开始:“我觉得广州对于NBA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在这里举行比赛有利于下一步我们继续拓展NBA和中国篮球的合作关系。”
日前,广州市体育局传出最新消息,NBA明年很可能在中国举行常规赛,具体地点仍未明确。作为华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广州市有足够的竞争力。从NBA的全球化战略来看,常规赛进入广州并非不可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