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面对这些变化,企业需要应对和规避汇率波动等风险。这对银行的贸易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8月11日,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北京管理部总经理梁玉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生银行在公司金融经历了十年的快速稳健增长之后,已着手实施下一个十年,即“调整和提升”的十年发展战略。 将“贸易金融”作为公司金融的重中之重,已成为决定民生银行下一个十年能否实现战略蓝图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林治洪称,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已达到70%,2005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4万亿美元,而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余额才170亿美元,极不相称的两个数字显示了巨大的商机,这是民生银行全力打造贸易金融平台的原因之一。
据透露,为了能够抢占未来“贸易融资”市场发展的先机,早在去年底,民生银行总行就在原国际业务处的基础上设立了贸易金融部,同时对贸易金融部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职责,使之成为与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并重的业务主线部门之一,也突出了该部门的市场定位——贸易融资。
梁玉堂毫不隐讳对于贸易融资专业人才的渴望。他坦言,民生银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成功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日本三菱东京银行等境外知名银行引进数名贸易融资的顶尖人才。目前,该行已拥有一支包括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产品经理、单证操作人员的400余人的专业化团队。
民生银行推行的“贸易融资”,已初露锋芒。据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杨毓介绍,在北京这一“必争之地”,仅2006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的外汇结算量和中间业务收入这两项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实现了近100%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北京市场30%的外贸增速。
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金顺表示,民生银行致力于为不同类别的客户量身打造的个性化产品,并提供增值化金融解决方案。民生银行在北京的“贸易融资”客户的定位非常明确,即中央集团类在京企业;主业突出、业务稳定,为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产业链相配套的中小外向型企业;以及三资企业。
截至2005年底,中国民生银行已与78个国家和地区的794家银行建立了关系。2006年,民生银行要力推贸易金融三大主打产品:应收账款融资、物流融资、包括远期结售汇及衍生产品在内的服务增值类产品。
据了解,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而贸易金融是外资银行的强势业务品种,在最后的保护期内,尽快搭建与国际接轨、具备竞争优势的贸易融资业务平台和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队伍,保持在市场上的活力与优势,是民生银行强势推动贸易金融业务的又一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利率逐步放开的市场压力下,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存贷款利差将会被逐步压缩,而贸易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撑点之一,本身又具备着风险低、综合收益高的特点,对银行的整体业务发展具备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