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秦流行的半圆形瓦当。
本报西安8月13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最近在陕西凤翔县2500年前的秦都雍城遗址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的秦雍城制陶作坊,出土了2000多件以动物图案为主的早期秦瓦当。数量如此多的早期秦瓦当面世,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瓦当,即古代建筑的瓦头,其上多有装饰之用的纹饰和文字,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先秦瓦当并不多见,现存最多的是汉代瓦当。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研究员介绍说,此次出土的早期秦动物瓦当共10类15种动物纹饰,丰富了早期秦代瓦当的品种。这些瓦当,以动物纹饰为主,有鹿蛇纹、虎纹、凤鸟纹、蟾蜍纹、獾纹、虎雁纹、鹿纹、虎鹿兽纹等10多种,同时还有一批西周和先秦时流行的半圆形瓦当。
上世纪80年代的秦都雍城考古,基本查清了雍城11平方公里的城址,21平方公里的陵园,但长期以来,雍城手工作坊并未发现。2005年11月中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和凤翔县博物馆,在雍城西北部约20万平方米的作坊区内,进行了试掘性勘探,终于发现了秦代制陶作坊。
现在已经发现的5座秦代制陶作坊东西呈“一”字形排列,从出土的模具、瓦坯以及柴草、树枝和杠木等,可使人们首次全方位了解烧制筒瓦及瓦当的工艺流程:踩土拌泥、搓制泥条、盘筑压模、成形晾晒、入窑烧制、出炉遴选,正品外运、次品弃埋。田亚岐告诉记者:“以往在雍城发现的秦汉瓦当中,大都是民间从地面征集而来,对各类瓦当的年代很难判断,而这次出土的瓦当,从地层层位关系上就可认定它们为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的遗存。”
从秦早期制陶作坊遗址里,不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瓦当,而且发现了许多首次见到的秦早期方砖、秦俑、秦宫殿(房)饰件以及动物纹瓦当的模具、半圆形贴面砖、陶鸽、陶花等文物。
据悉,凤翔制陶遗址已引起陕西省和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文物主管部门已专门制定了田野文物保护应急预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