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援助,而且这些援助在不同历史阶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赋予不同内涵,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高度称赞,为中非之间形成和发展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10国期间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时强调,中国政府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中国提供的援助绝不附带任何条件。这一原则直至今天仍然是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的指导方针。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非洲提供援助的主要形式包括项目建设、提供实物以及派遣专家等。自1978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非洲国家也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根据中非双方各自情况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对非洲援助方式和项目形式开始出现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显著。无偿赠送、无息贷款、贴息贷款、技术援助、项目建设、直接建厂、专家指导、劳务服务、人员培养、技术培训等逐渐成为援助或合作的方式。项目援助主体和操作方式逐步分离,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成为项目实施的重要角色。中非双方更加重视援助的经济效益、援助在加强双方经贸联系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实现援助综合目标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和巩固。尤其突出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注重在技术管理指导、优惠贷款提供、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建设、重债穷国债务减免、经贸官员培训、自然灾害紧急救助等方面拓展内容和加大力度。
与国际援助相比较,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最大特色是无私真诚,不谋求任何私利,不以援助向非洲国家施压,从不对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说三道四。某些西方国家向非洲提供援助的目的在于宣扬自身政治价值观,甚至试图主导受援国的内政外交。另外,中国向非洲提供援助在运作模式上以非货币交付援助占主体,而西方国家的援助主要是货币交付援助。实践证明,中国实业、实物、实人交付操作方式更有利于缓解受援国的迫切需要和密切双边经贸关系。还有,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效益比较显著,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援助为对方所急需,援助手续也相对简便,非洲受援国家普遍给予好评。自2003年以来,马达加斯加、厄立特里亚、卢旺达等多个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众多场合对中国的援助表示感谢和赞赏,而对一些西方国家具有附加条件的援助则颇有微词,有的非洲国家领导人甚至呼吁拒绝这种援助。
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提供的援助在推动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以及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许多援建项目如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等已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枢纽。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仅进一步密切了中非双边经贸联系,也有力地促进了中非政治互信,并且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立场沟通和外交行动协调。中国11次在联合国人权会上挫败西方反华提案,联合国大会13次粉碎台湾“重返联合国”图谋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均得到了非洲国家的鼎力相助。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