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着汉服,拜孔子,诵国韵,练“五禽戏”……昨日,武汉首家童学馆开课。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六楼,45名四五岁的小朋友头戴冠帽、身穿汉服,让人们见识了“现代私塾”的模样,也引发家长热议:这种私塾式培训是进步还是复古?
记者 李辉 王维博 实习生 吕翔宇 杜海兴 摄
童学馆现身引发议论 “私塾教学”:传承还是作秀?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王维博 实习生吕翔宇杜海兴)穿对襟束带长袍,向孔子画像行礼,练“吐纳术”,背“千字文”……这样类似“私塾”的教学形式是传承还是作秀?家长和学生能否接受?
街道口社区的曾艳梅女士称:她的孩子今年5岁半,从小爱看故事书,试听一节课后,对老师讲的历史故事很感兴趣,她便为孩子报了名。“不在乎孩子能学到多少知识,能多认几个字,也算是一份收获。”
来自东西湖区城管局的陈女士说,利用朗诵的形式,教孩子礼仪和做人的道理,对儿童发展很重要。
也有家长表示“不赞同”。从事房地产工作的蒋先生说,穿长袍、行跪礼,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上的复古。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单靠一两篇古经是不行的,且不知所云地背诵,容易形成不肯动脑的习惯。
刚刚穿上“学袍”的孩子们则显得很高兴。来自街道口幼儿园的亮亮说,感觉像演电视,很好玩;5岁的柯沣淋背诵时被老师夸奖,下课后,她向老师行礼以示感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说:国学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借助韵文,让孩子在不知不觉的,陶中成长,是一种新的尝试。
洪山区教委体卫艺室主任李海涛认为,不能说私塾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的颠覆。以一种兴趣班的方式,为儿童营造一个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武珞路小学校长李天顺说,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读经是对传统教材的一种补充。但这种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