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18时36分,华益慰——这盏患者心中的灯,在与癌魔顽强抗争380多天后,终于熄灭了。但人们说:“玉碎光华在,华益慰精神不死!”
站在华主任的病榻前,华益慰生前所在的肝胆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向老主任深深地三鞠躬。 眼含泪水的原护士长章晓莉深情地说:“主任,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永远像您那样行医做人!”
陪伴华益慰一年多的特护组8位女护士对老主任的离去深感悲痛。她们伫立在华主任的遗体前痛哭流涕,久久不忍离去:“华主任,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生前对我们的教诲,像您那样做一个值得让患者托付生命的人!”
北京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科走廊两旁,站满了来为华益慰送行的人。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送这位人民的好军医去实现他的最后遗愿——把遗体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
记者随送行的队伍来到总院病理科解剖室,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解放军301医院的解剖专家和北京军区总院病理科主任丁华野已经等候在这里,由他们来完成华益慰遗体的解剖。
3个小时后,解剖手术结束了,华益慰的病理组织被保留下来。一直等候在解剖室外的肝胆外科主任于聪慧对记者感慨地说:“华主任留下的不仅仅是病理标本,还是一位白衣老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啊!”
这是最俭朴的告别仪式,也是最隆重的告别仪式。华益慰在遗嘱中向党组织表示:“不搞遗体告别,不留骨灰。”军区总院领导既要尊重华主任的意愿,又要满足全院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表达哀悼之情。于是,一个没有遗体只有遗像的告别厅设立了。
记者看到,告别厅非常朴素,反映出华益慰洁白朴实的人生。告别厅里一幅写着“高尚医德的楷模,高超医术的典范”的挽联,是华益慰平凡而高尚人生的真实写照。
13日下午,人们冒雨来祭奠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总院的医护人员来了,北京军区的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们来了,华益慰的老同学来了、患者来了、校友来了……
一大早,天津耀华中学的校长任奕奕就带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赶来为老校友华益慰送别,任奕奕说:“华益慰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我们学校度过的,我们为耀华出了这样优秀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华益慰的高尚品德是我们耀华中学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为老校友竖立铜像,让一代代的耀华学子,以华益慰为榜样,做一个高尚的人!”
胸前戴着白花,眼角挂着泪花,一身黑衣的杨华走进告别厅。她是华益慰生前手术救治的最后一名患者。杨华捶胸顿足地说:“让我替他走吧,让我替他走吧。我心里难受呀……这样的好人会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经华益慰救治的胃癌患者王宏敏动情地说:“华主任走了,但我相信他的精神没有走、永远不会走,他的医德医风会后继有人,因为人民需要华益慰精神!”
女儿被华益慰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张乃香老人从广播中听到华益慰去世的消息后,赶忙从唐山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当她看到告别厅只有遗像,不见华主任遗体时,大声哭喊:“好人呀,临走了我都不能再看您一眼!”工作人员连忙告诉她不搞遗体告别是华主任的遗嘱时,老人泪如泉涌。
华益慰的老同学黎秉钧感慨地说:“我从小学到中学都和华益慰在一起,他的人格是家庭熏陶、耀华和南开中学培养出来的,耀华中学的校训“勤、朴、忠、诚”和南开中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党的教育和军队的培养对华益慰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不可能永生,但精神可以永生,华益慰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华益慰的精神、华益慰的品德、华益慰的人格”,是前来悼念的人们讲的最多的话;“华主任,您安息吧!我们要继承您的遗志,学习您的品德,完成您未竟的事业”,是人们共同的心声。
新华社记者 陈辉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编辑点评
一代医模,驾鹤西去,前天的北京送走了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将遗体解剖,不留骨灰,冒雨祭奠的人们见到的只有遗像,然而华老56年的从医生涯,数千例不出差错的手术,都已经在老百姓的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捧读一篇篇深情的报道,聆听一声声患者的倾诉,编者强烈地感受到华老高尚的灵魂和慈爱的心灵。华老献出了遗体,是他人生浓墨重彩的绝笔,但绝不是他为医疗事业、为党和人民的最后一次贡献,风范长存,世人楷模,和白求恩一样,两个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共产党人,对我们的影响将愈久弥坚。人民的好医生,一路走好!(金声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