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币总厂门楼遗址
造币总厂原厂址现在都是平房
有人称天津为“金色津门”,这样说不只是因为现在的天津商机累累,还因为它的历史金碧辉煌,曾名噪一时的天津造币总厂就建在河北区中山路上,它是清朝末年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造币中心。
站在河北区中山路上看到,灰色的高大门楼与它下面现代装修风格的商铺形成鲜明对比,昔日的全国之首风光早已不在,只有门楼上那四个红色的大字———“造币总厂”还在证明着它的存在。
实习记者从竹尹鹏摄影谷岳/城市快报
昨天铸币全国之首
河北区文物管理所崔丽文女士介绍说,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建立北洋银元局(现铁路一小),任命周学熙为总办。次年周学熙赴日考察回国后,又在大经路(现中山路)动工兴建户部(清代货币属户部管辖)银钱总厂,统称东厂。1914年正式成立天津造币总厂,开始铸造大清金币、银币、铜币,该厂成为管辖全国各省造币分厂、并按统一规格造币的机构。
今天看上去很荒凉
经过上百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中山路上原造币总厂的所在地已被分成了平房区、楼房区、厂房区三部分。42岁的刘女士从出生就住在这里的平房区,她告诉记者,50年前平房区是外贸土产公司的宿舍。刘女士说:“小时候听母亲提起过这里曾经是造币总厂,我们家住的位置是门道,后面是厂房。”记者进入居民楼旁边的厂房区内看到,这里已被租了出去,有的厂房成了仓库,虽然面积很大,但看上去有些荒凉。
明天建设旅游景点
河北区建委工作人员介绍,造币总厂旧址属于中山路特色文化商贸街八大地块之一,目前河北区筹划在旧址上建一个国家级造币博物馆,将造币总厂建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造币总厂地道是古代用来运送货币的秘密通道,连接北洋银元局的机关和造币总厂,有关部门准备按照地道原样进行恢复,并建造一个地下货币展馆;在博物馆内部准备设置一套古代造币设备,现场制作纪念币。
<责任编辑>闫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