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赵先生险些上当受骗。警方提醒:遇此情形可与对方聊旧时细节以辨同学真伪;借钱最好当面立字为据
报料内容:利用“老同学”身份行骗
赵先生3天前接到一个十几年前的“大学同学”的电话,说要到深圳来看望他。 第二天这个“老同学”又说车在路上撞到人了,要赵先生借10万元救急。赵先生昨天对记者揭露了骗子的骗术。
“老同学”来电要借10万
赵先生说,大前天刚接到电话时,他一点都没有起疑心,这个带有闽南口音的人冒充的就是他福建的大学同学,已经有四五年没联系过了。他们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这个人说现在开一个软件公司,刚好到韶关出差,会开车顺路到深圳来看看。由于深圳还有好几个同学,赵先生就很热情地欢迎他过来。前天上午,这个人突然致电赵先生,说他在来深圳的路上撞到一个人,正送到医院,问赵先生能否帮忙安排一下。过了不久,他再次联系赵先生,说医院抢救需要10多万元,问赵先生能否马上汇10万元救急。
这时赵先生起了警觉,他通过其他同学联系到了福建的那个同学,结果同学正好呆在家里,根本没有到广东来出差。在赵先生询问之下,他惊奇地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里,还有几个同学都遇到类似的骗局。这些操同一口音的骗子看来是一个团伙,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打电话来不先自我介绍,而是先问“你猜我是谁”。
网上同学录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赵先生说,他们在网上有一个同学录,上面不仅有各位同学的详细地址电话,他们还经常会上网留言,介绍一下各自的情况,骗子可能就是通过这个同学录获知了大家的信息。
记者在网上搜索得知,最近关于这种骗术的报道比较多,前几个月上海有一位女士被骗6万元后,警方破获了案件,该团伙用相同的手法作案11起骗了35万元。据这些人交代,他们一般先让接电话的人“猜猜我是谁”,是想让人家先说出同学名字,这样对方就会打消疑虑。警方人士提醒:如果碰到类似情况,你可以跟他聊一些以前读书时细节,以便确认是否是同学。就算真的要借钱最好也不要通过汇款,更不要汇到生人的名下。最好的办法是当面交接立字为据。(记者林彦龙实习生刘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