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场暑期魔术画活动让凉城社区阅览室座无虚席。拿着变色的魔术纸,用一支普通的水彩笔就能绘出不同的色彩。200多个来自各个小区的孩子们有的共挤一座,有的以凳为桌,画到兴起,干脆趴在了地板上。
暑假过半,这样的社区活动在虹口区已开展500多次。 243名教师志愿者分散到全区243个居委,为社区中小学生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暑假活动。区教育局介绍,孩子放假后,教师走进小巷担任志愿指导员,虹口区百余所学校正在探索“无暑假”新模式。
让孩子决定玩什么
暑假,是令学校、家长和社区最头疼的时期之一。区暑假办公室主任陈再跃坦言,虹口区共有10万中小学生,暑期开始,学校工作也往往进入半休假状态,闷在家中的孩子得不到有效引导,容易发生各种问题。新港街道一位家长至今心有余悸:孩子白天在家闷得慌,趴在窗口往下扔鹅卵石,险些酿成大祸。
今年6月底,区里各所学校以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拔出243名教师任暑期指导员,分赴各个居委,与居委会干部共同策划青少年暑期活动。
与平常的教学截然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叶亦欣第一次来到紫荆居委,就碰到了20多名中小学生的“下马威”。面对她准备的成语游戏,孩子脸上齐齐挂着一个表情:没劲。“我意识到,暑期如果还延续课堂模式,只能把孩子们逼回家。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决定玩什么。”这个想法让一房间的学生全都兴奋起来,真心话大冒险、拷贝不走样……35摄氏度的高温里,活动持续了近3个小时。结束后,学生们还依依不舍围着她:“老师,你下一次什么时候来?”
“我的暑假我做主”成为不少小区亮出的活动口号。虹叶居委的四年级学生韩韵诗告诉记者,她就和5个同学当上了假期活动委员会委员,“任务就是为所有的小朋友设计好玩的活动”。这两天孩子们正在排演她提议的公德小品:接待客人。大孩子当小导演、小旁白,小朋友当小演员、小道具,20多个孩子的一台戏有板有眼。指导老师朱珠说,根据孩子们建议排定的健身、书画、摄影等18项活动,至今举行了9次,每次参加人数都在30人以上。
学校社区资源结合
这个暑假,家住四川北路社区的中学生金智丽第一次跟着指导老师走进鲁迅、郭沫若等一位位名人的故居,她掩不住惊讶,“这么多名人竟和我们住在同一个社区里!”此后,她担任了义务小导游,为参观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学生团队讲解历史。
大量的社区资源如何服务假期中的学生,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叶杰认为:关键就在243位教师志愿者身上。“老师进小巷,本身就是突破条块分割的做法,目的就要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社区的社会资源充分结合。”
山阴路、霍山路等小区,300多处文物遗址遗迹成了学生暑期活动的最好教材。另一些社区则通过兴趣小组等,让社区的特色活动在学生中传承。青年教师朱洁前往的幸一居委会有剪纸传统,小区开设了老人剪纸班。暑期策划会上,她和居委主任邵建国不谋而合:请剪纸高手为孩子们开课。从7月初至今,20个人的活动室次次爆满。一年级学生梁正罡在外婆陪同下赶来参加活动,从不缺席。他在少儿组剪蝴蝶,外婆和老人们一起剪窗花。
在虹口区,大部分暑期活动原先一直由社区来承担,教师走进小巷后,不仅减轻了居委干部的压力,也提供了更新的教学理念。广中街道干部周文华坦言:现在居委工作人员大多在50岁上下,设计出的活动常常不能打动孩子。此次,这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指导员队伍拉近了学生与社区活动间的距离。
学校教育假期延续
教师走进小巷后,学校工作在两个月的假期中得到了有效延续。在第五十二中学政治老师郑一峰看来,这是“无暑假”真正意义所在。从教的近10年中,他在每个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暑假过后,学生突然看不进书,不会做题,行为规范也大打折扣。此次活动中,前一个学期各个学校正在进行的荣辱观教育、感恩教育等将随着教师志愿者,走进学生的假期生活。
“这绝不是课堂教学的照搬,而是让学生们把校园中学到的,到社会中进行验证或巩固加深”。郑一峰所在的株洲居委7月中旬正进行改选,居民选举的那个双休日,小区的学生们被分成10多个小组,由他和居委干部们带领,上门动员居民投票参选,每一组孩子都要负责半幢高层至少30户居民。几个孩子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原来课本上说的政治文明离我们这么近,等我到了18岁,我也一定要行使公民的权利,投下神圣一票。
在此次教师志愿指导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和社区青少年也列入服务范围。为了保证指导工作获得实效,区教育局制定了居委打分、街道评定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业务档案挂钩。虹口区今后将把这一模式固定为长效机制。
本报见习记者 孟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