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走进阜宁,一路花红柳绿,一路清风碧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扑面而来。“射阳河,八十八道湾,湾湾都是金银滩。棉花白,稻穗黄,虾肥蟹壮鱼儿胖,更有那一望无际的马家荡……”一首民谣唱出阜宁的富庶祥和、生态文明和绵延悠长。
2006年3月10日,对于阜宁人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阜宁经过多年努力终于顺利通过了国家考核验收组的验收,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绿色阜宁
蓝天碧水魅力无限
阜宁地处黄海之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江淮乐地”之称。行走在夏日的阜宁大地,马家荡莲藕飘香,废黄河白鹭纷飞,射河两岸风景宜人。这里楼台亭榭相连,山石小品点缀,河上道道彩虹飞架,南北风景交相争辉,人民广场华丽气派,居民小区各具特色。优美怡人的田园风光和纯朴悠久的民风民俗,为“鱼米之乡”的阜宁增添了无穷魅力。
6月的阜宁,到处是绿的海洋:普通农民的屋前屋后,通镇通村道路的两旁,农田村庄的四周,绿树成荫,碧波翻滚。水杉、刺槐、银杏、意杨、桃、李、柳等100余种茂密的林木涵育着洁净甘甜的水质,滋养着200多种农作物,72种水产资源和120多种野生动物。阜宁人用勤劳的双手栽植的5000多万株树木正彰显出青春的活力,蕴藏着生态经济的无限生机。
阜宁一直高度重视城乡绿化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已发展林地面积29万亩,农田林网109万亩,绿化河堤2000多公里,等级公路绿化通道374.2公里,林木蓄积累计150万平方米,尤其是近两年来,全县绿化造林平均每年以1000万株、10万亩的速度递增。2004年4月,阜宁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阜宁的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并与项目推进、经济增长一起展示阜宁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绿荫化,成为阜宁的总体印象。这里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射阳河、通榆河水质全部达标,成为名副其实的“清水走廊”。县城饮用水源合格率为100%。县城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等级。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通榆河堆堤上,绿荫覆盖,百鸟齐鸣,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地区生态环境是影响人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阜宁百岁老人已有47人,90岁以上老人超过1330人,人均期望寿命达73.8岁。生态阜宁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
生态立县
推动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阜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将保护蓝天碧水作为发展中最大效益,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要消灭企业。”县委书记祁彪说:“蓝天碧水是阜宁最大资源,保护蓝天碧水也是发展中最大的效益。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绿野。”
阜宁在生态建设方面起步较早。从2001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阜宁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起,阜宁县便开始了走生态发展之路,他们注重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高标准推进生态县建设的进程,组织实施了10大类198项重点生态工程。把生态示范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九五”、“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进行统筹规划,突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重点,专门委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编制了《阜宁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了《阜宁县十大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分解方案》,对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为保证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该县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责任人明确,实行年初有布置、年中抓督查、年底严考核,对各项工作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者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在处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生态建设问题上,阜宁县委、县政府从不为短期效益而牺牲环境。该县明确规定,重污染项目一律不予进区,所有化工企业以及通过招商引资来阜宁投资的化工企业必须全部进入化工园,并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出发,要求进入园区的的化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必须在2000万元以上,而对能耗高、效益低、污染重、处理难的项目则不予进区。
近年来,该县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格审批程序,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环境标准和安全生产要求。3年累计审批建设项目777个,执行“三同时”项目10个,否决8个。同时,按照《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执法管理力度,对全县排污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明确专人监管,在全省首创了“企业污染报告会制度和环保法律援助站”。
和谐家园
金凤翩翩落“梧桐”
阜宁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但推动了地区的繁荣与社会进步,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现在,阜宁生态示范区建设26项考核指标均已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主导,生态城镇为载体,城乡生态一体化为特色的现代生态示范区,呈现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9.7%,农田林网率达98.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23%,畜禽粪便外理率100%,化肥使用量低于270公斤/公顷,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占97.32%;已累计创建5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又有一批重点产品申报。
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阜宁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名片。2004年春节期间,美国柏威集团董事长朱强到阜宁考察投资环境时,非常钟情于阜宁“十里射河两岸柳,中间帆影点点过”的秀美风光,欣然决定投资4.5亿元新上塑胶项目,同年10月31日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达效。阜宁干部在外招商时,绿色阜宁的人居环境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受到了客商的一致称赞,大大提高了项目招商成功率。
从建设生态示范区以来,阜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全县共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92个,其中1000至5000万元项目245个,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25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态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已形成了良性的交互式发展态势。全县今年已实施工业项目418个,其中新开工计划投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94个。银河飞业面粉、绿叶精细化工、荣威塑胶三期、神港船用阀门等一批超亿元项目的相继实施,为今年项目建设增添了成串亮点。
《江南时报》 ( 2006-08-12 第2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