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有7.5万名儿童因父母患艾滋病逝世而变为孤儿。获奖的美籍华裔导演杨紫烨用了一年多,拍摄了安徽省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所面对的生活,以人性角度去阐述他们的困境及被歧视遭遇。
纪录片揭露艾滋孤儿的无助
据报道,获奖的美籍华人杨紫烨去年在安徽省阜阳市颖州地区,拍摄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村民病逝后遗下的孤儿的真实生活,名为《颖州的孩子》。片中的一名小男孩叫高俊,年龄不详,他父母病逝后,无人照顾,又被其他孩子歧视排斥,独个儿过着如动物一般的生活,从不说话。
高俊的叔叔因怕受到歧视,不愿收养他,最后在当地机构协助下,高俊到了寄养家庭生活,得到养父母(也带有艾滋病毒)的悉心照顾,性格由沉默变成活泼。可惜约一年后,高俊艾滋病病发,而大陆又欠缺治疗儿童的艾滋病药物,当地的机构唯有安排高俊再搬到另一个家庭居住。
片中也穿插其他孤儿的遭遇,一一揭示了他们家庭的贫穷、亲人的冷漠及无奈、周遭人的歧视和无知,及孤儿独自面对的恐惧及无助。
《颖州的孩子》获最佳纪录片奖
该片8月10日首次在多伦多播出,来自全球大约100名出席国际艾滋病会议的传媒工作者将率先观看。该片荣获2006年美国华盛顿纪录片电影节Silverdocs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也入选韩国釜山电影节。
杨紫烨说,作为华侨,她对中国及外国都有认识,可对艾滋病传达中肯信息,帮助到华人社会。她希望用人性角度讲述艾滋病可以感动到其他人,愿意帮助受影响的人及消除歧视。“许多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都开始长大,要找工作,但都遇到困难,他们怕被别人知道家人患有艾滋病,所以希望中国的企业不要歧视他们”。 上图:在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艾滋孤儿院的食堂里,来自文楼村的“艾滋孤儿”在吃午饭。
生活现状:贫穷、辍学、受歧视
据统计,在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中,仅15岁以下至少已经失去父母中一人的艾滋孤儿,目前就有超过7.6万人,而这个数字到2010年将剧增到26万。贫穷、辍学、歧视困扰他们,孤独、仇恨、敌对缠绕他们,破裂的家庭不足以给他们温暖,新家庭领养、寄养却遭遇瓶颈。
贫穷是50%以上的艾滋孤儿的生存现状。据悉,在四川,“还没有专项经费用于艾滋孤儿的救助”;在河南,父母双亡的艾滋孤儿每月可以领到160元的生活费,而更多的单亲孤儿却不能享受任何补助。可单亲染病、出走的现象普遍,这些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或被寄养在亲戚家。
在四川,能够上完高中再上大学的凤毛麟角。这些孩子,学习没有人能辅导,也缺少管教,成绩普遍不理想,大多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几乎每一个艾滋孤儿都面临歧视。
人物介绍:关注艾滋病人的资深导演
杨紫烨是一名资深的电影工作人。20年前她从香港移民到美国,先后取得绘画和电影制作硕士学位。
身为剪辑师和制片人,杨紫烨涉猎了反映中国社会的广泛主题,她拍摄的纪录片在全美247个公共电视台播放,并先后在美国及欧洲参加多项影展。
杨紫烨在2004年由美国返回中国,由她的监制汤列伦筹款,拍了第一部艾滋病纪录片,名为《朱力亚的故事》,主角朱力亚成为中国第一名公开自己因性而感染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在社会造成巨大回响。该片后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及多个地方电视台播出,收看人数有1000万人。
杨紫烨与汤列伦后来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制作,做长远的策划及制作,并拍摄公益广告,包括美国职业篮球手、中国著名篮球球星姚明与魔术手约翰逊的宣传广告。 名词解释:艾滋病孤儿
更正确的看法是受艾滋病打击的儿童。这是一个比较广的看法,受艾滋病打击的儿童最明显的是父母因为艾滋病去世变成一个孤儿,这是艾滋病孤儿的定义。
另外一种,现在双亲都还生存着,或者是已经死亡的一个,可是因为他们有很严重的艾滋病临床症状,工作不了,没有收入,受社会歧视不能到外打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受到很大的打击,这也是受到艾滋病打击的孩子。
(子琦/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