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归受害者后人 还是该留博物馆
奥斯威辛遗物归属惹官司(附图)
双方各执一词 在法对簿公堂
一个棕色旧手提箱,是一名纳粹集中营受害者的遗物,一度收藏于波兰奥斯威辛博物馆。它究竟应该属于已故受害者的后人,还是应该属于奥斯威辛博物馆?双方各执一词,在法国对簿公堂。更为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这是类似争执的第一案。
先父遗物
这件出现在展览馆里的纸质手提箱已经褪色,但对法国人米歇尔·列维-勒勒来说却意义非凡。 那是他父亲皮埃尔·列维-勒勒的遗物,皮埃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在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波兰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
米歇尔·列维-勒勒现年66岁。父亲在世期间,他最后一次见那个手提箱是在1943年4月10日。当时皮埃尔·列维-勒勒离开妻子和儿女藏身所在的法国萨瓦一处安全地点,出去寻找新的藏身地,从此一去不返。当时米歇尔只有3岁。
皮埃尔·列维-勒勒在法国阿维尼翁被捕,被纳粹当局送入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后来死在那里。皮埃尔的家人对于他被捕之后的命运一直所知不多。直到二战之后,从解放了的集中营中找到的文件显示,皮埃尔·列维-勒勒1943年7月31日被送到当时在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波兰。
除了这份记录以外,这段历史的惟一见证就是那个手提箱。
索要展品
列维-勒勒一家1945年接到当局的通知,皮埃尔·列维-勒勒被追认为“为了法国而失去生命的人”。
奥斯威辛大屠杀博物馆1947年开馆,展出的受害者遗物中就包括皮埃尔·列维-勒勒的手提箱。但是,列维-勒勒一家对此并不知情。2005年9月,奥斯威辛博物馆将这个手提箱借到巴黎展出,后来恰巧被米歇尔·列维-勒勒看到。
“看到它的时候我简直难以置信,”他说,“我看了看手提箱上系着的小标牌,居然写着我父亲的姓名,还有一行印刷体的题字,‘巴黎维莱特,布尔86号。’”再凑近了细看,还可以看到手写体的囚徒编号,“皮埃尔·列维,第10组48号。”
“我父亲把自己的犹太人名字列维改成了勒勒,希望能够幸免,但这也没起作用。肯定是他们当时将他押解出境时允许他带着那个手提箱,”米歇尔说。
米歇尔要求巴黎的展览组织者归还这个手提箱,未获同意,于是提起诉讼。
尚无先例
这是大屠杀遇难者后人通过诉讼谋求博物馆返还先人遗物的第一案例。英国《泰晤士报》分析认为,奥斯威辛博物馆担心诉讼失败,其他人跟进追索先人遗物。
米歇尔提起诉讼时,要求执法部门在诉讼期间暂时扣押手提箱。虽然早已超过展览租借期限8个月,它目前仍在法国,其归宿直到下个月结案时才能见分晓。
奥斯威辛博物馆并不否认米歇尔的父亲是这个手提箱的原主人,但他们认为,皮埃尔·列维-勒勒的物主身份得到确认,这一点恰恰更说明它应该留在博物馆。
“这些能够看到原主人名字的物品为数不多,因此非常重要。这些物品也是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一些可以说出姓名的、活生生的真人曾在这座集中营中丧生,”博物馆方面在法律文书中说,“我们对遇害者家人的感情深表理解,但他们的遗物应当原封不动保留在博物馆。关于他们的记忆和他们的物品密不可分。”
陈济朋(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