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昨日建议,除使用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外,央行还可主动采用“直接引导市场预期”这一零成本的紧缩工具。据他介绍,这种预期工具在稳定美国经济周期上起了很大作用,但需要加大央行的独立性。
“引导预期”之所以零成本是指三方面:首先,“引导预期”只需有关官员对市场发出暗示,没有财务成本;其次,在实际有成本的紧缩手段实施前,“引导预期”就已经带来了紧缩效果(可能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最后,即便要施行紧缩操作,由于“引导预期”的提前紧缩效果,这些操作的力度不必像原来预算的那么大,所以说“引导预期”不但是零成本的工具,甚至是一个“负成本”的工具,因为其降低了未来调控的成本。
关于如何引导市场预期,马骏建议央行官员、货币政策委员会官员,甚至国务院领导经常对市场提供暗示,强调投资、贷款增速过快带来的宏观风险、通胀压力和其他体制性因素可能加剧过热的风险,而经济学者、投资银行等专业人士对其进行解释和引申。此外,还要鼓励市场建立一个对利率、汇率、货币总量、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测机制,让投资者了解市场平均预测。
据介绍,在美国市场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不仅是几个月后的,而且是一二年后的)利率走势,这个预期工具在稳定美国经济周期上起了很大作用。马骏认为,除了技术性因素外,央行要对市场预期进行有效引导,最重要的是有相对的决策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不一定是美国联储局式的独立于政府,只要国务院授权央行在国务院同意的总体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如M2和贷款增长目标),有权决定具体政策工具使用的时点和力度,就是一个进步。”马骏表示。
在他看来,央行自从2006年4月份以来的三次紧缩操作,已经开始改变市场对央行实施紧缩政策的决心和能力的判断,如果能够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市场树立明确紧缩的预期,就能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紧缩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