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县医药公司职工马明被选为群众参政代表后,就成了“大忙人”:去年,老马列席了两次县委常委会,参加了县政府的城区改造等3个听证会。今年,马明接连参加了县公选干部任命会、干部调整大会。如今,每天到县党务政务公开栏看看,已成了马明的“必修课”。
8月13日,记者在这里驻足,宣传栏内醒目地贴着县委宣传部的公示,组织部门的选任通知……一位姓赵的大伯说,“活了恁多年,没见过政府这么透明!”
2004年起,桐柏县探索“阳光执政”:县四大班子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决策,邀请群众代表参加;群众代表列席县委常委会;对社会疑难问题实行公开听证;信访接待,相关领导和上访群众“面对面”……随着“阳光执政”的推行,买官跑官等一些“沉疴痼疾”迎刃而解,社会和谐有序。
拆掉“隔心墙”
架设“连心桥”
“政府为俺们修路,我举双手欢迎,要是修得俺们不满意,咋办?”
“每条路硬化前,政府都要先发公告,征求意见,并推选3—5名代表监督施工。”
……
近日,在桐柏县委西小楼会议室,30名群众代表与县领导、电业局负责同志就城区小巷硬化、亮化工程“面对面”交流对话。城关镇东风桥社区干部张传海提出的4条建议全部被采纳。
西小楼会议室,原是县领导开会议事的地儿。因为经常邀请群众代表到这里对话,被称为“阳光会客厅”。
桐柏是革命老区,底子薄,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压。近年来,该县发展提速,但反而出现了新的不和谐,部分群众不理解干部,对干部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干部不理解群众,不少干部认为,现在政策这么好,群众工作难度却更大了。县主要领导在调研中发现,问题的根子还在于党政部门工作不公开、不透明,群众因“不明白”才“不满意”、“不买账”。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而党务、政务公开正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平台,拆掉‘隔心墙’,架起‘连心桥’,是面对现实的必然选择。”县委书记刘新年说。
2004年6月,桐柏县确定了政策规定、人事管理、服务承诺、廉政建设等8项公开内容,要求各级各部门除涉及保密事项外,凡运用行政权力办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都必须公开。同时,注意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把他们最需要解决、最不满意的事作为公开的重点。去年6月,县里还应群众要求,对电价、水价等80余项内容实行“点题”公开。
联合听证会
群众当主角
2003年,桐柏县朱庄乡药材商王志瑞将误买的假沙参转卖,县药监部门认定他卖“假药”,对其实施了经济处罚。王志瑞认为他的药虽不是沙参,但也不是“假药”,对处罚不服,多次上访。2004年10月,县委政法委召集药剂专家、人大代表、律师、政府官员、群众代表共60多人,就“假药”信访案公开听证。经过一上午的辩论、合议,形成最终的处理意见:当时处罚过重,退还罚金。虽然赔偿要求最终被驳回,但王志瑞觉得“听证会把事摆在桌面上,让老百姓说话,政府办事透明,自己也讨回了公道。”
桐柏县推行党务、政务阳光运作后,很多矛盾浮出水面。该县实施联合听证制,“有理没理摆上桌,大家共同来评说”。对棘手或分歧严重,适宜公开的公、检、法、纪检、监察、信访等案件,邀请当事双方及群众代表参与处理或审理,合议决定。
“公开审理案件,其意义超过了案件本身。”该县纪委书记常英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做消除了老百姓对纪委的神秘感。对搞纪检的人来说,压力大了,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行政、拿出证据才行。”
为最大限度地让群众监督,桐柏县还聘请109名群众代表和投资商为“监督员”,定期组织开展集中视察和调查活动。定期检查,“谁不公开就公开谁”。同时,设置县委书记、县长信箱,接受群众举报或投诉。组织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不定期开展行风评议,评议结果向全县通报,排名后3位的,第一次给予黄牌警告,连续2次排名后3位的,给予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相应组织处理。
目前,桐柏已形成县、县直和乡镇层层举行听证会的格局。公开、透明的操作,解决了“群众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气无处出,有理无处摆”的问题,拉近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
“阳光”促和谐
公开增活力
“能在全县干部调整中得到提拔重用,我根本没想到。”孙国银,原桐柏县农业局副局长,去年5月15日,通过民主测评、群众推荐、组织推荐、考试、现场答辩、基地调研、全委会“差额票决”、公开公示等环节,走马上任县供销社主任。
一年来,孙国银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全方位改革,县供销社迅速扭亏为盈,跻身南阳市一类供销社行列,他本人也受到商务部表彰。“过去做事,人情想的多,现在只要实干,群众就认你。”孙国银说。
像孙国银一样,去年底以来桐柏县先后近300名干部走上了县直和乡镇领导岗位。买官的梦破了,跑官的路断了,卖官的门封了。关系再多不如考试分数多,条子再硬不如工作实绩硬,个别人说好不如群众公认好。“总之,组织定规则,群众当裁判。”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王世文说,机制一变,选人的准确性提高了。选上的人硬气、落选人服气、干部群众顺气。
“阳光运作”促进了党务政务的规范运行。桐柏县城建局副局长王秀斌介绍说,去年,县里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一家大型制药企业,选址时企业提出要100亩地圈占湿地公园。过去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企业压政府,政府没退路,被迫改规划”。如今,县里提出环保、安全生产、规划“三个不让步”,我们把规划向社会公布,把问题交给群众讨论,最终企业选址另建。企业反而觉得政府办事有规矩,值得信赖。
“公开”的力量,还在于行政效能的大大提高:桐柏县第二批危房改造1089间提前6个月完工,千余农户在严冬来临前搬进新房;计划3年实施的317座便民桥短短1年就完成,结束了山区群众祖祖辈辈“脱鞋过河”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