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日,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可能将再一次戳疼亚洲邻国的伤疤———去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因为他已经多次暗示要这么做。对小泉来说,还有一个多月他就要卸下日本首相的职位了。可是,为何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再让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苦的亚洲人民恶心一回呢?其实,从小泉的人生和从政经历便可以找到答案。
小泉纯一郎于1942年生于神奈川县横须贺市。1967年庆应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一度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回国后步入政坛,其能力和胆识得到前首相福田赳夫的赏识,他的从政经历和行事作风也为今后永远走不出靖国神社埋下了伏笔。
家族遗传
从祖父开始就是政治造反派
说到小泉从政就不能不提他的家族。小泉生在一个政治世家。祖父小泉又次郎是热衷实行普选制的“造反政治家”,1908年,小泉纯一郎的祖父首次当选众议院议员,一干就是12届,他还因在身上文了一条龙而以“文身政治家”闻名。而他父亲小泉纯也侵华战争期间曾加入右翼团体“大政翼赞会”,战后遭整肃,复出后曾任佐藤内阁防卫厅长官,成为日本政坛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后来小泉纯也突然病逝,正在英国留学的小泉纯一郎于是放弃学业返回日本,继承父业进入政坛。1972年小泉纯一郎当选众议员,隶属福田赳夫派。而福田派的前身是以反共反华而著称的岸信介派(岸信介是甲级战犯嫌疑犯、1941年曾任东条英机内阁商工大臣),该派是自民党内推动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激进派。小泉当选众议员的这一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而当年,福田派是自民党内惟一反对与中国建交的派系。
无论是小泉的祖父和父亲,在政坛上走的都是特立独行之路,而到小泉这一代,这种为人所不敢为的行事风格更被发挥到几近狂癫的程度。
执著拜鬼
小泉永远走不出政治牛角
在小泉的从政履历上,参拜靖国神社是最为国际社会所不齿的行为。但小泉就任首相之前,满打满算也只参拜过一次靖国神社。可是,自从当选首相,却“每年都要参拜一次”,其政治意味不打自招。
当然,这其中也夹杂着小泉的“靖国神社情结”,而这个“情结”则来源于他对“神风”特攻队的崇拜。可是,他对这些所谓的“英灵”给亚洲邻国造成的灾难却漠然置之。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从1959年起,包括臭名昭著的军国主义者东条英机在内1000多名战犯的牌位也被移入靖国神社。过去十多年来,日本的主流思想有右倾趋势。对于小泉这样嗅觉异常敏锐的政客,立即意识到靖国神社之于他的政治意义,于是,靖国神社成了他的护身符,当选首相之前,小泉便在竞选时承诺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从此,靖国神社成小泉拉拢选民的一张牌,而且屡试不爽。
言谈举止
喜欢学愤青逆反心理很强
小泉行为怪异,招来的批评自然不少,但对于这些批评意见,小泉鲜有听进去的时候,他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别人越说他这样做不好,他偏要这样做,行为举止很像愤青。
2001年,小泉访美时,在白T恤外罩了一件名牌蓝衬衫,他指着那件衬衫说:“人们总嫌我老土,所以我就穿一回名牌。”其实,像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现,小泉还有很多。有一次媒体问他作为一个独身男人可有绯闻时,小泉回答说:“离婚后,跟有家男人不同,我跟谁走在一起人家没办法管我。他们(政界人士)常对我说,不搞上有夫之妇就不会惹麻烦。”小泉甚至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曾经有一名高中生追求他。还有一名艺妓向媒体披露了“我和小泉长达6年的亲密关系”,曾令日本朝野哗然。
小泉1978年与比他小13岁的宫本佳代子结婚,两人在结婚4年后分手。小泉自此对结婚产生“过敏心理”,而选择了独身。可是作为一名父亲,在过去23年中,小泉竟然从未与随前妻宫本佳代子生活在一起的小儿子善长见过面!从这些事例人们也不难看出,无论在私生活上,还是在政治上,小泉都特立独行、以冒险为乐。
懂装不懂
一手酿造日本“外交噩梦”
如果说小泉不懂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外交,尤其是与亚洲邻国的外交关系的毁灭性的破坏,那就有点小看小泉了。人们发现,他的一举一动都暗合了日本整体右转的社会情绪,这是蕴藏在他长期执政现象背后的最大秘密。
小泉自出任首相以来,就一直通过其“破坏性思维”,苦心打着两个如意算盘:一是逼迫中韩等国承认日本国内为侵略历史翻案的逆流,使日本成为不受特别约束的政治大国,彻底甩掉历史包袱;二,煽动日本民众同国际的对立情绪,把自身打扮成是维护日本利益的民族英雄,在短时期内捞取政治选票。长远目的是诱导民众极端情绪,推动修改宪法,提升军事力量和军事行动能力,借机反制中韩等国、主导东亚事务。
可是,小泉打错了算盘,因为在参拜靖国神社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中国和韩国没有任何让步的理由。于是在外交上,小泉碰得头破血流,他让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在日本争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议题上也虎头蛇尾,完全错估了形势,连“铁哥们”美国都懒得拉一把。
对于小泉这种类似精神分裂似的行事风格,日本著名心理学生矢幡洋进行过精辟的解释:小泉具有典型的“黏着气质”:他执著于邮政民营化和参拜靖国神社,而对其他问题并未显示出多大的关心。他像小孩子一样发脾气,他昭示出权力即一切的理念,为恃强凌弱的孩子树立了榜样。杨孝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