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指望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能够形成“鲶鱼效应”,刺激内地高校大踏步实现大学招生和内部体制改革,旅美学者薛涌甚至“希望明年高校有奖学金大战”。但北大称,香港高校的自主招生对他们不公平。而另一个事实是,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先掐尖的全国统一招生模式对别的高校也是不公平。 由此亦可知,单靠香港高校,不足以形成对内地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改革压力。
有人认为,内地与香港的大学不能简单比较,首先是内地大学无不受到经费困扰。北大一年的经费到底是多少,可能是个秘密。但据中新社台北2005年12月16日电: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率领北京大学访问团一行五十多人访问位于台北罗斯福路的台湾大学,并应邀在台大植物所发表演讲。许智宏与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就两岸高等教育经费问题交换了意见。李嗣涔说,如果不算特别经费,台湾大学的每年经费换算成人民币约为28亿元,北京大学每年约有经费人民币20亿元。
相比于台湾的人均收入来说,台大的28亿元显然不如北大20亿元经花。在“985工程”提出后,中央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末拨给北京大学18亿元人民币的特别经费,2004-2007年又再编列18亿元人民币的特别经费给北京大学。这样算来,国家每年给北大的拨款是24.5亿元,而其所有学生合计是16000余人,生均15万多元。这个数字已经不算低了。问题是这些钱到底有多少花在学生身上,多少花在百万元年薪聘教授身上,多少花在盖大楼上,还有多少耗在“高校财务失控”(国家审计机关语)上。而数学大师丘成桐最近则直言不讳地指出: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中大部分是假的。北大的解释也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受到网民广泛质疑。
虽然从绝对数量看,香港高校50多万(年均13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相当可观,但也只是保证四年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衣食无忧而已。换算在内地,比如北大清华,两万元左右,学生就可以学费和衣食无忧。因此,诚如薛涌所言,在奖学金方面,北大清华和香港高校相比,拥有的是优势而不是劣势。
香港高校不仅对优秀学生提供足以保证其学费和生活费的高额奖学金,而且每年都有家境很好但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主动放弃奖学金,以便让家境不好的学生有机会得到奖学金资助完成学业。这方面,香港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就一定做不到?
所以,内地高等教育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改革不在于经费难题,在于缺乏竞争。借着金字招牌,这些高校还能在内地高枕无忧地充当“老大”好些年。而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又进一步形成高校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这样,许多地方大学即使采取高额奖学金制度,也无法和重点大学争生源。另外,内地私立大学无论从产权、投资回报、文凭颁发等各方面都受到严格控制,后院动荡,只能在现有体制内捡一些残羹剩饭,无心,也无力和公立大学展开竞争。
因此,高校改革的动力源泉还在于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重点在于开放竞争,赋予民办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完全平等的办学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