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紧急围剿黄顶菊
本报记者赵永兵 刘丽普
■新闻提示
“我们有必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打一场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的全民战争。”昨日,在沧州献县陌南镇举行的我省外来入侵生物除治行动启动仪式上,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文军正式向黄顶菊宣战。
来自省植保总站的消息显示,目前黄顶菊已经入侵全省47个县(市、区),面积达到30万亩。虽说黄顶菊侵入农田的面积不大,但农田里已经发生了,可以说除治黄顶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菊势分布
黄顶菊疯狂蔓延我省7市
昨日,省植保总站检疫科张连生科长接受采访时说,我省黄顶菊主要分布在衡水、邢台、邯郸三市,占全省的90%,主要是黑龙港流域从衡水向西向北蔓延的结果。
目前,我省共有7个市发现黄顶菊,涉及到47个县(市、区)。发生面积约30万亩,其中农田发生约5万亩。在发现并核实确认有黄顶菊的47个县(市、区)中,经拔除,有的县(市、区)已找不到黄顶菊了。
普查数据显示,我省黄顶菊入侵农田面积大约5万亩,黄顶菊在农田的垄沟、地头等空旷处和棉田、甘薯田中生长相对旺盛。在水利条件好的农田长势比旱地强,周围黄顶菊发生严重的农田灾情相对较重,田间管理粗放的农田发生比较重;在单子叶作物(如小麦、玉米)和高秆作物如玉米田中长势不旺。
张连生科长说,随着我国与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植物疫情入侵我省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大。有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省境外引进植物种苗数量分别为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8倍和5倍,省间植物调运批次分别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10倍和3倍。而我省在这方面还没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十分被动,所以建立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出现黄顶菊灾害的47个县(市、区)
①保定市:清苑县。
②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乡上京村)、元氏县(北褚乡涉及5个村:北褚、南褚、胡泉、西通下、吴村)、鹿泉市(铜野镇铜野村、任村、杜家庄),高邑县(107国道东侧20公里),灵寿县(西二环北二环交口各500米),赵县(新寨镇、赵州镇〈瓜家庄、董村、大石桥、西卜庄〉、北干里乡)、栾城县。
③邢台市: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巨鹿县、广宗县、平乡县、新河县、南宫市、临西县、清河县、桥西区、桥东区、大曹庄。
④沧州市:献县(陌南、段村、张村、临河、小平王镇),泊头(郝村镇涉及陈庄、闫李、双西、双东、大庙)。
⑤衡水市:桃城区(彭杜乡、河沿乡)、冀州(冀州镇、码头李镇)、故城(建国镇)、枣强、景县(王瞳乡)。
⑥邯郸市:曲周县、鸡泽县、邱县、成安县、馆陶县、峰峰矿区、永年县、武安县、涉县、磁县、邯郸县、肥乡县、丛台区。
⑦廊坊市:广阳区、大城县。
◎黄顶菊档案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属于菊科,黄顶菊属,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国,扩散到美洲中部、北美洲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后来由于引种等原因而传播到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于2001年首次在我国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极可能是伴随进口种子、谷物进入我国,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通过其他途径传入的可能性。
黄顶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冠鲜黄色,花果期夏季至秋季或全年。喜生于荒地,尤其偏爱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等富含矿物质及盐分的环境,在靠近河、溪旁的水湿处、峡谷、悬崖、峭壁、陡岸、原野、牧场、弃耕地、街道附近、道路两旁,以及含砾岩或沙子的黏土都能生长。常在靠近码头丢弃的沙子等压舱物和海岸边的荒地上滋生。
据在河北沧州观测数据显示,黄顶菊喜光、喜湿、嗜盐,一般于4月上旬萌芽出土,4—8月份为营养生长期,生长迅速,9月中下旬开花,10月底种子成熟,结实量极大,具备入侵植物的基本特征。
黄顶菊种子极多、繁殖能力超强。一株黄顶菊大概能开1200多朵花,每朵花能结出上百粒种子。因此如果一株黄顶菊完成一次开花、结籽,就能产十几万粒种子。也就是说,如果一株黄顶菊不被彻底杀死,来年就有可能繁殖出数万株黄顶菊来。一旦大面积入侵农田、牧场和苗圃等,将对农业构成严重威胁。
■名词解释
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有意无意地将产自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这些生物快速地生长繁衍,形成了自我维系的种群,改变和破坏了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对落脚地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据调查统计,我省已有外来入侵生物达40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黄顶菊、水葫芦、大米草、豚草、涂草等十几种。
◎向菊宣战
昨日,我省外来入侵生物除治行动启动仪式在沧州献县陌南镇举行,在全省围剿黄顶菊专项大行动启动的同时,省农业厅还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了一次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
事件设定为,据沧州市和部分县的农业部门报告,在本区域内都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黄顶菊,由于其繁殖能力强,已呈蔓延之势。据专家确认,已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由于黄顶菊在沧州不同县同时发现,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符合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的二级响应。
演练开始后,控制灭除组先是立即对发生黄顶菊的区域进行隔离控制,防止本地黄顶菊扩散到其他区域。随即,协调组开始组织当地群众对成片发生的高大黄顶菊植株进行手工拔除,并将拔除的黄顶菊植株用粉碎机进行粉碎。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群众则采用喷雾器对发生面积较小、植株较矮的黄顶菊,进行了化学药物喷洒防治。
全程参加此次演练活动的农业部科教司资源环境处副处长方放评价说,此次演练从实战出发,进一步熟悉和落实了外来生物入侵应急预案的程序。达到了对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反应及时、科学决策、处置有序的目的,为监测和实施有效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探索了宝贵经验。
启动仪式和演练结束后,省农业厅的工作人员还向黄顶菊危害严重的陌南镇群众派发了大量防治黄顶菊宣传册。
据记者了解,自从2001年发现外来有害生物黄顶菊之后,我省各地的农业部门已经相继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就总体而言,黄顶菊的快速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到黄顶菊繁殖力强、破坏性强、难以根治,一旦入侵农田后果不堪设想的严重性,我们还专门在县电视台做了两期宣传关于防治黄顶菊的节目。可是,由于目前黄顶菊大多生长在公路旁、沟渠边和荒地里,没有大面积入侵农田,没有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因此也就没有引起老百姓的足够重视。”献县植保站的站长谭文学说。
省农业厅的有关专家也认为,黄顶菊快速蔓延的势头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除了黄顶菊的主要发生地大多财政困难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防控认识不到位,对黄顶菊的危害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相对来说,农田里的黄顶菊好防治些,因为它直接牵涉到农民的利益。而分布在荒地、沟渠、道路两边的黄顶菊,治理起来难度就要大得多,因为防治黄顶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
◎除菊标本
一个县城的黄顶菊防治样本
2004年,献县陌南镇零星发现黄顶菊,到今年黄顶菊发生已涉及西部陌南、段村、张村、临河、小平王等5个乡镇,发生面积约2万亩,其中沟渠、闲散地发生1.9万亩,农田发生0.1万亩,发生重点集中在陌南、段村的道路、沟渠两侧。
黄顶菊作为外来有害生物在献县已经完成入侵,三年内由发现部分单株发展到几万亩,蔓延速度相当快,但农田发生面积较小,发生程度较轻。
献县农田黄顶菊入侵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传播蔓延形势仍相当严峻。进入5月份以来,该县农业局多次组织人员对涉及乡镇进行普查,摸清黄顶菊发生及侵入农田情况,并通过下乡指导及电视节目等形式,宣传组织群众开展除治。同时,献县还成立了以农业局为主、相关部门和乡镇参加的除治黄顶菊领导小组。对农田外黄顶菊的防治,采取低密度高大植株拔除,高密度矮小植株进行化学防治的方法。防治过程中,农业局通过试验筛选出20%草甘磷或百草枯水剂,亩使用倍数在200-500倍液,防效达90%。在对农田内低密度拔除的基础上,对大豆和花生田进行了乙酸氟草醚茎叶处理示范推广,取得较好效果。
◎专家访谈
黄顶菊应该可以得到有效防治——专访中国农科院博士张国良
■潜在的威胁更可怕
据张国良博士介绍,黄顶菊最大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的根系能产生一种化感物质,这种化感物会抑制其他生物生长,并最终导致其他植物死亡。张国良说,他的多次试验结果已经表明,在生长过黄顶菊的土壤里种上小麦、大豆,其发芽能力会变得很低。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对黄顶菊不加防治,几年后整个地面很可能就只剩下黄顶菊了,这势必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黄顶菊的花期长,花粉量大,花期与大多数土著菊科交叉重叠。如果黄顶菊与发生区域内的其他土著菊科植物,产生天然的菊科植物属间杂交,就有可能导致形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物种。根据黄顶菊原产地及其传播入侵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可以判定黄顶菊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区域远远不仅限于目前已知道的天津、河北等地,我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沿海地区都有可能成为黄顶菊入侵的重点区域。
■我们应该怎么办?
面对蔓延极快的黄顶菊,我们应该怎样有效防治黄顶菊呢?
张国良介绍说,针对黄顶菊的生理特性,现阶段防治黄顶菊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黄顶菊大普查。各地农业部门应全面摸清黄顶菊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黄顶菊可能发生的重点区域,如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河边、沟渠边、道路两旁等进行细致调查。
二、加强监测、及时上报。各地农业部门在黄顶菊发生地建立观察点,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黄顶菊发生动态,以进一步采取扑灭措施。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如在黄顶菊发生及潜在发生地区发现可疑植物,应及时向农业部门报告。
三、严格控制人为传播。由于黄顶菊繁殖能力极强,凡是接触过黄顶菊的人,都要严格检查自身是否具有携带黄顶菊种子以及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泥土,并严格做到不将黄顶菊的种子和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的土壤带到异地。
四、及时发现,及时铲除。4-8月份是黄顶菊营养生长期,也是铲除黄顶菊的最佳时期。对零散分布的黄顶菊我们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铲除。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晒根,再拾尽根茬,然后焚烧,做到斩草除根。
■化学灭草技术
目前是否已经研制出有效的药物防治办法呢?张国良介绍说,经过试验和筛选,目前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药物防治办法,百草枯和草甘磷两种化学药剂对黄顶菊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张国良说,根据对黄顶菊出草规律的初步调查观察,在黄顶菊苗期阶段适时喷药,可有效防除该草。第一次用药宜在5月中旬,第一次用药后每隔35—40天再分别进行两次用药物扑杀,用药方法同第一次相同。
非农田防治: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可使黄顶菊枯死。或每亩用1000毫升10%草甘磷水剂,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3天后黄顶菊枝端变黄,7-10天后死亡。
农田防治:每亩用50-80毫升25%虎威水剂,兑水40-50公斤,防除大豆田和果园的黄顶菊。或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豆田和水稻田埂上的黄顶菊。
目前黄顶菊主要在荒地落户,采用化学防除后,对一些征而未用的土地,要复耕复种,减少抛荒,既可增加农田面积,又可减少黄顶菊繁衍空间。
◎权威访谈
打一场围剿黄顶菊的全民战争——专访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文军
昨日,刚刚从永年考察完黄顶菊工作赶到献县的张文军告诉记者,他考察的感受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张文军说,除治黄顶菊确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有必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打一场全民战争。
■记者:为什么要称除治黄顶菊工作为一场全民战争呢?
■张文军:在集中围剿黄顶菊的行动中仅仅依靠农业部门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比如,黄顶菊已经侵入到城市的绿化带,这就涉及到了园林部门;黄顶菊的主要发生地在河道两侧,这就涉及到了水利部门;黄顶菊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交通运输,这就涉及到了交通部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除治必须依靠政府组织等等。因此这次全省集中围剿黄顶菊大行动,应该是一个全体公众参与的行动,因此称之为全民战争。
■记者:这次全省围剿黄顶菊的活动将会持续多久?您认为,此次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张文军:全省铲除黄顶菊行动在9月上旬之前全部结束。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黄顶菊防治工作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由于黄顶菊还没有大面积侵入农田,没有影响到农民的直接利益,群众的防控意识不到位。此次,行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引导全民参战。
■记者:在防治黄顶菊的工作中,农业系统无疑应该担当第一重任,为此省农业厅做了哪些工作?
■张文军: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农业系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省农业厅专门成立了外来入侵生物管理办公室,并组织农业环保系统在全省开展了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基本情况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省有较大影响的外来入侵生物的分布状况、传播途径,为下一步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如果这次集中围剿不能对黄顶菊进行彻底有效的防治,那么农业系统还有什么长效的举措吗?
■张文军:此次集中除治行动结束后,我们会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认真做好黄顶菊的及时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同时探索和总结防除黄顶菊的经验,成立专家组努力探索研究黄顶菊的科学防治方法。我们会把防治黄顶菊当作一项长项工作来抓,始终像大敌当前一样不懈地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