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强迫症的解决之道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15 2:50:46 ·来源:新京报
对八卦消费中的某一方加以简单的道德谴责,并不能遏制传媒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八卦强迫症。
在巨大争议声中闹得沸沸扬扬的“菲女兔唇”事件竟然以李亚鹏在博客中承认这一令人惊讶的方式意外地迅速落幕。“天后产子”这出闹剧在此番续集结束后大概也终于可以彻底地偃旗息鼓了。
在王菲漫长的待产期中,曾经有不少人质疑究竟谁需要了解这条八卦。如今,李亚鹏公布消息的网页短时间疯狂飙升的点击率似乎多少印证了它的市场潜力。事实上,八卦消费的需求表现并不会诉诸于必需的生理层面,甚至也不是由某种明确的缺失来推动的满足渴望,大众在购买报纸之前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一旦新闻爆发出来,潜伏的好奇心才会被刺激并迅速膨胀,最终转变成直接的消费行动。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如果不是八卦新闻让销量提高、广告收益增多,媒体又怎么会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孜孜不倦地加以挖掘?至于到底是先有大众潜意识的消费欲望、媒体迫于市场继而迎合,还是先有媒体的生产八卦引导大众、继而刺激了读者消费,这就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式的难解问题。其实是两者的合谋,媒体和大众之间没有什么谁受迫于谁的关系,大家似乎是自己强迫自己,共同卷入了一种对八卦真相近乎强迫症与偏执狂的追逐中。
在这种追逐过程中,媒体和大众是在相互试探道德底线。只要大众没有抗议,媒体就不断下猛料;只要报道还在道德许可范围内,大众就会持续捧场怂恿媒体进一步下探,直到爆发刘嘉玲事件触及了底线的时候双方才会有一次调整。八卦新闻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度的差异,信息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底线就在这个“度”的变化中处于一直被改写、降低的状态。如果说刘嘉玲、王菲受到了羞辱,那么频繁地把赵薇在日常生活的举动放大丑化,是不是羞辱?只不过处在媒体和读者都相互默许忍受的范围内,那些报道的负面效应才没有突现出来。
所以,对八卦消费中的某一方加以简单的道德谴责,并不能遏制传媒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八卦强迫症。在王菲待产期曾经掀起了批判媒体的高潮,可如今兔唇事件又引发新一轮八卦炒作。王菲李亚鹏这一次的处理方式似乎提示了某种对待八卦文化的解决之道:变被动为主动地自己把真相揭开。在八卦充斥的环境中,读者是那么健忘,每当有新的八卦发生,就会迅速抛开上一条新闻投入到对新八卦的追逐中,反倒忘记去追究原本汲汲营营的所谓真实。资讯流通如此之快,以至于真相本身就在这过快的交替过程中消散了,八卦的魅力实质不是真相,而是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罗生门,也就是真假未明下反复猜测揣摩的过程。明星们越是遮遮掩掩,越能挑逗起大众探知的兴趣。一旦真相公布,也就不是八卦,而是新闻事实了,对于媒体和大众而言也失去了追逐刺探的乐趣。
谣言止于公开。尽管那篇博客文字有些肉麻,但慈善举动这一行为却在公布真相、防止事态扩大基础上,进一步把原本无聊的八卦变成了对其明星形象的建设。从另一角度来看,处于八卦风暴中心的明星因势利导地把大众的高度关注引导、转移到某些公共议题上,对于因过分八卦而恶化的媒体和文化生态是一种反客为主的改善方式。就如同布莱德·彼特、安吉莉娜·朱丽让大众在关心他们孩子的同时也关心一下非洲灾民一样。在全世界传媒都为八卦化而困扰乃至暂时无力的情况下,相比道德高蹈地简单批判媒体无良、市场驱动又或价值失范,这种从无意义消费中引导意义的建设,或许更有现实的积极性。
麒麒(北京图书策划人)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