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媒优势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局长 任贤良
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是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对广播电视部门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十五”期间,我省广电系统完成了8180个行政村和4010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铺设农村广播电视光缆1.7万公里,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90万户,全省广播与电视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达到了93.21%和94.36%。但是,与城市相比,我省农村广播电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广电部门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项目为带动,以超强力度加快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让党和国家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千家万户,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
一、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媒优势,切实加强对农宣传工作。以省台为龙头,市县台为阵地,省、市、县三级联动;以专门的对农频率与栏目为主体,新闻报道、信息咨询、地方特色文化等各类节目协同配合。形成广播与电视相协调、城市与农村相呼应的“三农”宣传新格局。
二、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力争“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使全省贫困地区农民群众能收听收看到中央和省台在内的8套以上电视节目和4套以上广播节目。今年省广电网络公司计划投资1.52亿元发展38万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各市县要不断加大县、乡、村三级农村广播网建设投入力度,省局也将继续筹措资金对该项目进行扶持,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村村有广播室的目标。实施骨干台发射设备和配套设施的改造工程,全面提高广播电视在农村的无线覆盖效果。
三、要不断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加强农村广播电视队伍建设,保障维护经费,建立村村通的长效机制。
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省文化厅厅长 秦天行
“十五”期间,全省新建县级宣传文化中心12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0个,维修了一批文化馆、图书馆和影剧院。目前,有28个县区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其中17个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4个重点民间文化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培训农村文艺骨干1万余人次,深入村镇辅导文化活动30余万人次;各级剧团下乡演出近两万场次;88个县实现了“21世纪初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文化工作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以让农民群众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启动和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大力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基础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为此,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启动实施五大项目。一是深入实施“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工程,重点扶持建设4个市级图书馆、46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200个乡镇文化站和500个村级示范文化室,维修改造50个影剧院。二是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推进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今年,首先在延安、咸阳两市试点。到2010年,全面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三是启动实施新农村舞台艺术繁荣工程,鼓励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通过扶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推动农村舞台不断繁荣。四是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资助各地建设200个示范性共享工程基层中心。今年,重点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征集,启动泾阳、凤翔两县的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五是推动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以省艺术馆、省图书馆等作为全省基层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十一五”期末,拟培训人数达到4000人次以上。
体育工作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奋发有为
省体育局局长 李明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找准位置,奋发有为,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全省体育系统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在延安、榆林、商洛建设了市区体育场馆,援建了汉中市汉台区体育场和铜川市新区体育场;利用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1000余万元建成700余条健身路径,其中的40%建在农村。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和农民体协以“百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五次组团参加全国农运会,都取得了良好成绩。目前,全省经过培训并通过审批的县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3447人。
今年,省体育局已会同省发改委在我省“一线三岸”(西安至榆林高速公路沿线及汉江、渭河、延河沿岸),选定户县等15个县的300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每个行政村投资2.8万元,建设1块标准篮球场、配置1副篮球架、新建2个室外乒乓球台,计划总投资840万元。“十一五”期间,还将争取国家资金和省内资金累计投入1.26亿元,完成4500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此外,省体育局还将出台政策,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区建设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具有综合健身功能的全民健身中心。“十一五”期间,要使全省六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拥有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文体活动室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形成省、市、县、乡、村5级农村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全省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定期开展体质检测工作。
全省体育部门将积极挖掘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体育人口达到38%,为构建和谐陕西做出应有贡献。
让优秀出版物在农村新天地里开花结果
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董旭阳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全省新闻出版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多出版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农民群众需要,体现时代特点的好书,多出版广大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好书,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全面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版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出版“三农”读物1000余种,建立乡镇新华书店网点200个。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新农村建设出版资金,落实各项对农村出版物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全力抓好“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工作。开展“千种图书送农村”活动,推出一批优秀“三农”读物。充分发挥我省出版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我省的“一村一品”和种植养殖业经验,组织策划、出版一批实用技术类“三农”出版物。对出版印刷发行″三农″出版物的单位,在考核和评比中予以照顾和优先。
三、丰富出版载体,疏通发行渠道,完善服务措施。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专栏和专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尽快启动我省的公益性“农家书屋”工程,力争“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3000个“农家书屋”。鼓励民营发行单位积极参与“三农”读物发行工作,努力构筑一个覆盖全省城乡、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主导力强的农村发行网络体系。要坚持开展送书下乡、“农村图书发行宣传服务月”、“农村图书大联展月”等多种出版物展销活动,为农民提供优惠、便捷的服务,引导农民的文化消费,培育农村出版物市场。
四、努力做好当前工作。制定“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版物的出版计划,重点组织出版200多种优秀“三农”出版物。制定“十一五”期间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规划,今年建立40个乡镇新华书店网点。建立新农村建设出版资金。
发挥陕西电信主导作用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
省电信公司总经理 殷一平
近年来,陕西电信累计投入40多亿元用于农村通信发展和普遍服务,以实施“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积极建设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为农村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06年6月,全省农村电话用户突破300万户;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乡镇宽带覆盖率达到82%;所有市、县、乡(镇)都能够得到方便、专业和实用的农业信息服务。2005年,陕西省电信公司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用信息化服务三农的先行者和模范”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陕西电信将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四个一”工程,实现“电话村”向“信息村”转变。“四个一”即全省建成100个“信息化示范乡镇”、1000个“信息化示范村”、聘请1000个兼职信息员、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基础网络建设方面,陕西电信将再投入40亿元用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2007年实现全省村村通电话,1580个乡镇全部具备宽带接入能力。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20部/百人,宽带入村率达到80%以上,农村语音信息渗透率达到12部/百人。启动“千人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活动。在1-2年内,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1000人农业信息员和信息咨询服务队伍,年内建成集农家乐旅游、农村信息百事通、农产品销售信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经济实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通信及信息业务。
二、实施服务战略,促进农村信息化应用。以农村中小学为中心,以乡镇企业为龙头,以富裕农户为榜样形成三个辐射带;推进信息助农、信息兴农、远程教育、幸福农村四个计划的有效实施,共同促进数字乡镇政府、乡镇企业信息化、农村远程教育和农村文化娱乐“四项信息化应用”。
三、建立三级信息服务站体系,提升信息应用价值。将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农业电话信息服务中心三个信息库。通过建设县、乡(镇)、村三级信息服务站体系,开通农业专线咨询和农村信息专网,将信息资源与劳务输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农事季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提升信息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