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怎么缓解压力
这个大胆尝试提供了可行样本
几年前的一件事,让浙江省消防总队的心理学硕士李琰琰,如同电光石火一般,瞥见了身边这些可爱的同事们身上,某种不为人知的东西。
“当时发生了一起车祸。 我们有个小伙子,姓张,随队赶去营救。大家用工具切割开已经严重变形的车身,小张钻下去一看,遇难者脑袋已被压碎,那样子真叫惨不忍睹。他立刻觉得胸闷、恶心,很快就扭头钻出车外,然后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钻进去,才把尸体背了出来。”
“问题是,那以后,小张连着一两个月睡不好,一闭上眼就浮现出死者的惨状。更麻烦的是,他发现自己开始害怕车子了。为了逃避坐车,他甚至两年都没回老家……”
到了今年春天,在省消防总队的官兵们做了一份心理测试试卷后,某种令人不安的信息渐趋明朗———接近10%的消防官兵,都存在着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
一个极具针对性的尝试开始。今年4月,省消防总队在杭州支队萧山大队、绍兴支队诸暨大队、温州支队永嘉大队等地,开始进行心理疏导试点工作,开设专门的网站、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拓展训练……
而在几天前的一次心理疏导教育工作经验推广会上,省消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余昌带表示,消防心理疏导和教育试点已基本成熟,将全面引入浙江的消防队伍。
是什么导致他们长期焦虑
浙江消防灭火抢险次数在全国都是非常高的
看看下面这组数据,我们不难体会到,消防队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今年1月至7月中旬,全省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灭火抢险救援19184次(这个数字在全国都是非常高的)。其中,处置交通事故、化学危险品事故等抢险救援12867次,重大活动执勤38次,社会救助1038次(抢险救援数大大超过火灾扑救数,消防部队日益成为抢险救援的主力军)。
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这个人群的心理健康关注却远远不够。
之前的测评数据表明,90%左右的受测个体心境较好,其他个体则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特别是服役1年或不到1年的战士心理障碍率比较高。
还有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消防战士在症状自评表测得的因子分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项目上都要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
“他们所面临的应激源主要是火场应激。同时,作为一名军人的自豪感下降,团队凝聚力的减弱,几方面综合作用,很容易导致长期焦虑。”李琰琰分析。
高温、高危、封闭他们时时处于战备应激状态
“消防战士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长期从事高危险、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其心理压力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群。”李琰琰说。
在李琰琰看来,一方面,火灾形势越来越复杂,石油、天然气、化学工业和其他易燃易爆行业迅猛发展,浓烟、噪声、腐蚀性,以及有毒物质的大量存在,都大大加剧了火灾扑救的困难。这些困难,会对消防官兵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有关实验和资料介绍,人体体温一旦热到40℃、吸进的热气温度高于37℃时,人体的生理热积蓄就会增大,从而产生幻觉、烦躁、厌战、怯战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在大量烟雾刺激和威胁下,人会出现心理紧张,反应迟钝等现象。“扑救完一次大的火情,总会有消防官兵情绪不好,潜意识里总会觉得,如果当时我能这么做或那么做,说不定可以救出更多的人或财物……”李琰琰说。
另一方面,军营里生活艰苦,环境又相对封闭,作业对象非常单一,再加上严格的纪律和高强度的训练,消防官兵时时处于战备应激状态,容易产生强迫、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的心理症状。
进行心理疏导有用吗心理健康上投入一块钱等于硬件装备投入一百块
“在火场上,消防队员一瞬间的犹豫或恐惧,都会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余昌带说。
怎么进行心理疏导?省消防总队的领导们动了不少脑筋。
在浙江消防心理网上,省消防总队的心理专家收集了一系列心理测试题,让新兵老兵们都进行实名测试。一旦发现心理偏差,心理医生会立刻找上门去,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同时,专职心理咨询师也长期“驻扎”在了消防官兵身边。温州消防支队永嘉大队专门聘请了三位心理咨询师,定期进行针对性心理培训。队员们平时要是听到铃声就紧张,看到绳子就想逃,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聊聊。
余昌带介绍说,全省推广后,总队里将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一旦忙不过来,各地市自己也储备了心理咨询师队伍,互相调剂补充。
在诸暨消防大队,官兵们还定期进行拓展训练,提升自信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和训练,可以使消防官兵对灭火战斗极其复杂的条件形成心理稳定性,养成乐观开朗、沉着冷静、遇事有决断的可贵品质,保证行动的高效率。”余昌带告诉记者,心理教育的介入,还可以使得部队的指挥者对队员们的情况了解得更透彻。“心理专家会对每一个队员做出评定,这样对于哪个新兵适合担任什么岗位,谁去担任指挥员的角色更好等等都可以提供参考作用。”
(通讯员陈子阳记者葛辉李欣阳 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