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萤火虫”支教队,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由最初的9名成员发展到现在拥有近百名成员。一年多的时间里,“萤火虫”支教队先后在贵州、江西、广东肇庆、汕头、河源、韶关等地方进行支教。今年暑假,“萤火虫”支教队又兵分四路,分别前往贵州镇远、江西龙南、潮阳红场以及韶关乐昌支教。 昨日,前往贵州、江西的两支支教队伍回到深圳,队员们向记者讲述他们在山区支教的故事。
江西山区支教睡地铺喝凉水
对于大多数来自特区的大学生来说,山区的贫困、环境的恶劣很大意义上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暑期为期11天的江西支教,让赵国贤、林晓锋等9名同学不仅目睹了贫穷,更亲身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在江西龙南墩头小学,支教队成员见到的是台风中摇摇欲坠的泥砖校舍,衣着简陋、脸色苍黄的山区孩子冒着塌方的危险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上课。贫穷使得学校资源非常匮乏,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由于校舍窄小,赵国贤等9名同学只能在学校一间较为宽敞的办公室里群集而居。在冰冷的地板上铺几张凉席,便成了支教队成员起居的地方。在饮食方面,支教队也不敢张扬,从老伯家买的四瓜(东瓜、青瓜、南瓜、苦瓜)既是主菜也是水果。在这里,经常断水、断电,手机也常常没有信号,随之而来江西发生的一次水灾,更是对他们一次极大的人生考验。“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还觉得很恐怖”。对洪水的记忆,仍令支教大学生心有余悸。
“支教回来,除了感动,我更发现自己力量的薄弱。我希望我们的支教活动能引起更多的人对山区孩子的关注,希望有更多的人为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出一份力!”支教队成员凌世全告诉记者,“萤火虫”支教队的步伐不会停下,但山区孩子需要更多“萤火虫”的帮助。
初学英语“山里娃”不愿下课
支教队成员黄璐怡在讲到支教体验时说,因为山区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外人,所以都很怕生。支教队就从最简单的交谈开始,问一些与山区生活比较贴切的话题,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家里养了几头猪?”“爸妈有没有出去干活?”慢慢地,孩子们与支教队的成员熟了,都很积极地找各自的老师谈话。有些思维活跃又调皮的孩子更是别出心裁地为一些老师起了“别名”:严厉的老师为“狼老师”,教折纸为“手工老师”,教地理的则为“地球老师”。“山区的孩子思想比较纯朴,表达方式也很直接,听到他们这样亲切地招呼我们,我们心里都很高兴。”
江西龙南敦头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萤火虫”的江西支队到学校后,特意为孩子们开设了基础语言课,教孩子们一些英语基础知识。同时,支教队成员将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等现代科技用品带进了山区,让封闭的山区孩子亲眼目睹、亲手接触了这些“外面”的东西,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个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机会。
黄璐怡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为四年级学生上的一节数字英语课。课上,黄璐怡教孩子们用英语数数。下课铃打响了,孩子们只学到了“七”,比黄璐怡计划好的学习进度还差了三个数字。正当黄璐怡犹豫要不要下课时,孩子们竟然全部涌向窗户,朝着敲下课钟的方向大声喊:“不要下课!不要下课!”然后又冲着还在讲台上的黄璐怡叫:“老师,我们继续学,把八九十都学会!”孩子们的好学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来自特区的大学生。
离别时声声挽留特区“小老师”
“姐姐,你们不要走好不好?”贵州支教的最后一个晚上,孩子们一声声急切的挽留,让“萤火虫”成员陈玲止不住热泪盈眶。离别的那天晚上,有些班级的学生在教室里开班会,讨论挽留老师的对策。有些班级的学生则直接聚集在操场,对过往的老师送上一句句情真意切的挽留。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明亮、含着泪水的眼睛,陈玲喉咙发涩,一句话也说不出,最后只能和孩子们一遍遍地唱响支教队的队歌《萤火虫》。
最后,陈玲和孩子们做了约定。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认真学习,考上大学,并将这一消息带给远方的老师陈玲,到时陈玲会亲自到山里为孩子们庆祝,给他们送上漂亮的鲜花。(颜家梁实习生张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