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员零时这边喊通胀,那边喊通缩。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刚说下半年通胀压力增大。但连续4个月飞涨的CPI在上月下降了0.3%,专家们又发出了通缩的预警。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各有各的理由。但有一点不需要多说,那就是老百姓的确不怎么敢花钱!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各项数据都显示固定资产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但在消费上却一直显现疲软,生产出来的消费品70%供过于求,23%供求大致平衡,仅7%的消费品供不应求。 在经济学上,需求(Demand)不同于需要(Needs),后者仅仅是一种潜在的需求。真正的需求是指有能力消费的那一部分。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力一直无法提高;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也令到消费产生不了高速增长;而改革过程中带来的诸如社保体系不完善等各类风险也限制了广大居民的消费欲望……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居民的需要转化成需求的可能性。在经济显著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随之上升。没有工作自然也就没有了消费的能力。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出口的持续上扬,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一个非常高的增速之中,高达10.1%;而同期,就业的增长率却只有1.1%。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报告显示,2001年~2005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分别为:8.3%、9.1%、10%、10.1%和9.9%,而同期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5年,远远高于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平均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2.8%。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也承认,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了“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的情况。在这些因素的干扰底下,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在影响消费面前无所作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抛开人民生活的提高,仅仅谈GDP增长了多少多少,那GDP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字。撇开通胀和通缩的争论,恐怕人们现在最关心的还是明天是否会失业,病了看病是否要负担高昂的医药费,为了保证不失业去充电是否能给得起天价的学费……今天市场上的价格虽然不比昨天更高,但老百姓依然担心明天价格比今天高。虽然明天经济依然高速增长,但老百姓担心自己明天还是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是负利率,银行的储蓄还在不断的增加。现在谈通胀通缩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什么时候能让缺少基本保障和信心的老百姓敢于花钱了,那个时候谈宏观经济走向也许更有意义。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