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受生活之多姿多彩的同时,某些颜色却是我们不大愿意看到的。
例如,中国自古就流传一句俗语——“小心点,不然我给你点颜色看”。据说这里的“颜色”指的是“坏脸色”。最喜欢给人脸色看的,当属晋代的阮籍,凡遇到喜爱、欣赏的人,以“青眼”相待,遇到看不起的人,二话不说,马上变成“白眼”。
还有一种说法,这里的“颜色”是因愤怒而采取行动的结果——比如揍了谁,他的脸上就出现了各种原来没有的颜色。当年,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就让他脸上“似开了个采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而如今,城市制定了越来越多的颜色示警系统,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马上发布什么颜色的警报,倒有些类似阮籍的“青白眼”。上海市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就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十一类,按照灾害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级别的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当市民获得气象预警信息时,即使未了解全部数据,仅凭警报的颜色也可知道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进而采取相应对策。这种直接、简单、大众易于接受的预警策略,借助的是人对色彩的特别敏感。在引起大众关注的效果上,一种颜色就几乎相当于繁琐的数据罗列。而且经过一定的强化,这种视觉上的敏感甚至已进入听觉系统,即使我们在广播里听到“红色警报”,心中的弦同样立刻绷紧。
其实,在人们想出这个用颜色来唤起大众关注气象灾害的办法前,大自然早已经不止一次给我们“颜色”看了,这其中既有“阮籍式”的,也有“鲁智深式”的。
常见这样的报道,某地花农说某种花的花期如今每年都比过去提早多少天,我们或许高兴可以提前欣赏到漫山遍野的鲜花,涂抹出大块动人心魄的美丽色彩。殊不知,这早到的美丽和南北极的冰盖缩小都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大自然已经给了我们一个“阮籍式”的“白眼”。
另一种“鲁智深式”的“颜色”则已经造成了许多伤害。看看卫星拍摄的地球图像,大块的土黄色是沙漠或荒漠,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土黄色”正在越变越大,而我国北部不少城市每年春季都要遭遇到黄澄澄的沙尘暴。此外,还有黑色的污水河,红色的“赤潮”,日趋频繁和强烈的白色台风云团……
当我们欣赏着生活的色彩而欢笑时,当我们获知气象警报的颜色,为出行不便而苦恼时,不能忘了,大自然已在不断提醒我们:“小心点,不然要给你们更多点颜色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