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我不敢要他,我偏要他。”1992年11月,琼山监狱原五中队指导员梁世坤在与陈方林谈话时受到顶撞后,毅然决定接管这个“烫手山芋”。
其实当时梁世坤心里也有不安,“他是监狱的重刑犯,出了什么问题我得担责任。 ”但10多年的监狱工作经验告诉他,只要用心去管教,没有管不好的服刑人员。
梁世坤认为,首先要从心理上“镇住”陈方林,促使他改掉那些“毛病”。那时候陈方林的“毛病”除了无事生非外,还包括生活习惯的毛病。梁世坤除了叮嘱每天值班的民警重点对他进行监督外,还在中队内设了“卧底”,让两个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暗中看住他。陈方林一犯毛病,梁世坤都会及时知道。梁世坤骂陈方林骂得很凶,到后来,陈方林一见到梁世坤便害怕,也自觉地变得规矩起来。
梁世坤也意识到,要使陈方林真正服管,还得取得他的信任。于是梁世坤决定给他些甜头尝尝。梁世坤根据陈方林学的专业,定期给他派一些维修的工,每次都给他设定完成时间,但从不过问他的维修过程。没想到陈方林每次都能按期完成任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陈方林迷上了监狱那批机械。
在陈方林心态趋于稳定的时候,梁世坤开始了他的情感攻势。一有机会,梁世坤便会找陈方林谈心。在一次孝道课上,梁世坤注意观察陈方林,发现他一直听得很认真。后来了解到他与父母关系紧张,尤其是他父亲,声称不再认他这个儿子了。梁世坤知道后,经常在谈话时旁敲侧击,或是在会上讲话时暗地提醒他。受到启发的陈方林主动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与父母沟通,后来争取到了父母的谅解,也解开了父子间的疙瘩。
半年之后,陈方林已是判若两人。
本报记者 黄晓华 实习生 陈婷
通讯员 刘京 韩胜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