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阳开发建设“金廊”、“银带”,建设地铁,划定未来发展的“四大空间”,使城市并入快速发展轨道,商业“新生机会点”因此大量涌现。本版照片由图片中心记者王林摄
深度备忘: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用什么方法能一下子就判断出它的发达程度?一位朋友说:逛百货店!看看百货店里国际一线品牌有多少,看看国内知名品牌有多少,就知道了。朋友的话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走百货店,可以聆听城市品牌与商品品牌的对话。城市越发达,越受品牌商品青睐。
沈阳的飞速发展注定使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其商业尤其如此。走在太原街上,鳞次栉比的商铺、五光十色的商品,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繁华、现代、时尚。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在这条著名的商业街上,大型百货店特别多,其中,中兴—沈阳商业大厦,东舜百货,新世界一店、二店、三店,联营公司,百盛等七家大型百货全部布局在方圆一公里的范围之内。
太原街百货店“扎堆儿”现象,专家关注,普通人好奇。太原街的“商业生态”状况如何?同业如此竞争,是利是弊?加之近几年,随着我国零售业的放开,外来商业资本纷纷来沈投资。于是,如何抓住新的投资潮所带来的机遇,如何提高商业利用外国资金、外埠资金质量问题便摆上了沈阳决策者的案头。
专家简介
肖升
———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辽宁省市场学会秘书长。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与决策及旅游管理。
观点
近几年,许多大型百货向太原街、中街等商业名街集聚,这没有什么不正常。因为,百货业集群式发展会降低成本,对经营有利。即使有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
百货业集群式发展会降低成本,对经营有利。
百货店数目多寡是由市场“自然选择”的。
太原街要成为“购物天堂”,不可能只通过发展百货这一种业态来实现。
太原街引进大型百货时,要注意经营错位,避免低水平混战。
观点一、百货集群发展有优势
百货是商业的主业态。由于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百货业也在改变,传统百货店逐渐向新型百货店转化。对消费者、游客而言,新型百货店越来越人性化,它不但是购物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百货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目前,这种新型百货在很多大城市都在发展,而且势头不错。但是,如果传统百货不能适应这种发展,必然会走向萎缩。可以说,传统百货“改则兴,不改则衰”。
一般说来,百货店大多选择商业中心建设。或者说,一个区域能否称得上是“商业中心”,百货是一种必须具备的商业业态。近几年,许多大型百货向太原街、中街等商业名街集聚,这没有什么不正常。因为,百货业集群式发展会降低成本,对经营有利。即使有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竞争反而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推动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本身就是对企业的提升过程。这也是百货集群发展的优势所在。
百货可采取集群发展,但不意味着同一业态可以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太原街地区,一公里方圆内建有七家大型百货店,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观点二、百货店数目多寡要由市场“自然选择”
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十一五”期间要发展成为东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有那么多著名百货企业来沈投资,说明大家都看好这里的商业环境,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但从流通业的角度来说,流通首先是为本地居民服务的。所以,建百货店首先要着眼于商圈范围之内。沈阳进行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一个重要依据是“商圈理论”,即每一个商业企业能够提供服务的对象是在一定半径范围之内。一个商业企业覆盖范围到底有多大,又受“距离原则”与“时间原则”的制约。
一般来讲,人们购物时会选择距离居住地较近的地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生活在快节奏中的都市人、特别是“有车族”来说,他们选择购物场所时更多考虑的可能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购物耗费时间的长短以及便捷程度。因此,百货店在布局时,都要考虑自己的覆盖半径。至于说某个商业街上的百货店是多了还是少了,则是由市场“自然选择”来决定的。
观点三、同一业态要注意错位经营
像太原街、中街这样的商业中心,虽然也吸引不少周边城市顾客前来消费,但主要是以服务沈阳居民为主。以太原街为例,其目标是打造“东北购物天堂”。从目前情况来看,太原街要成为“购物天堂”,不可能只通过发展同一种商业业态来实现。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它应该是多种商业业态并存,不同的业态发挥各自的优势。
所以,太原街发展百货业,不是简单的数量多少问题,而是一定要考虑能否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同时,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这种意义上讲,太原街引进大型百货时,应注意业态错位,同一业态要注意经营错位,同时,应尊重商业网点规划,避免低水平混战。
观点四、沈阳商业“新生机会点”大量涌现
沈阳开发建设“金廊”、“银带”,建设地铁,划定未来发展的“四大空间”,使城市并入快速发展轨道,商业“新生机会点”因此大量涌现。以浑南地区为例,那里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居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购买力,可谓有远见的商业企业大展身手的新天地。专家简介
戢守峰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系统优化理论及供应链管理。
观点
百货业在个别商业街“扎堆儿”的同时,在另外一些地区则成了“凤毛麟角”,这有可能导致百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判定百货店密集与否,应先过同业损害评估关。
百货店在商业街“扎堆儿”,有可能导致城市百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政府宜在商业网点规划、管理上加强指导。
观点一、百货“扎堆儿”应先过同业损害评估关
近年来,沈阳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并且带来了很多新的商机。但从沈阳市近年来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看,大型百货业在个别商业街“扎堆儿”的问题日益凸显。太原街一公里方圆之内有七家大型百货店,成了东北地区最密集的百货经营区域。
这种现象有可能加剧综合性百货的竞争,给中小型商业业态造成很大压力。日前,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正式对外发布了《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以下简称《评估方法》),并公开征集意见,其宗旨就在遏制零售业过密开店,解决商家因过度“扎堆儿”而导致的同业损害问题。
新办法将“区域市场垄断”分为两种:一是在城市商业中心或商业街中,一个零售商店或同属一个法人实体的两个类似业态的零售商店,销售额之和分别占该区域销售总额的50%;二是在中型社区(人口在7000人以上)及其以上规模的社区内,零售商店占同一社区内全部类似业态零售商店销售总额的50%。
商务部推出的新标准规定了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的概念与方法,不仅适用于新设立的零售商店对已有相邻、类似业态零售商店同业损害的评估,也适用于对已存在的类似业态零售商店之间同业损害的评估。制订此标准,是为了防止零售市场垄断,避免在同一主要商圈内不合理设立相同或类似业态的零售店铺,减少对相邻、相同或类似业态的已有零售商店的经营损害,从而有利于区域零售市场的合理竞争和有序发展。
观点二、百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沈阳市区北部新兴的大学城居住区,没有一个大型百货店。在沈阳四个郊县(市)的商业经营网点中,仅有出租档口式的百货店和不超过一千平方米的小超市。一些家电、服装的专卖店也大都是不超过一百平方米的门点。由于商业网点不发达,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消费在当地的实现,特别是结婚、节日、喜庆活动等大宗消费,基本是到沈阳市内消费。
观点三、政府应在商业网点规划、管理上加强指导
针对大型百货业在个别商业街“扎堆儿”的现象,以及大、中、小零售业态不能同时得到发展等种种问题,政府需要在商业网点规划和管理上加强指导。
首先,应实行全市一盘棋的统筹规划,将商业网点设置与城市建设、交通改造、新区发展等重要规划融为一体。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划实施商业网点建设,对违反规划的行为给予制止。
其次,应解决好各区引资的强烈愿望与限制性政策之间的冲突。提高本地区商业竞争力,期望引进有实力的外资、合资零售企业,这是各区域的共同想法。在引资双方的强烈愿望驱使下,各种试图绕过政策限制的变通办法应运而生,引资成本的上升,又对零售业的合理布局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因此,沈阳市各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大型商业项目,应符合沈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必要时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分析,以其意见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理论依据。
另外,各种零售业业态要均衡发展、优势互补,大力提倡开拓农村市场,城乡互补。针对农村商业网点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农村当地消费水平和比重,必须建立和健全农村商业经营网络;要组织和引导在市内经营业绩良好的商业企业到县级区域开设中型分店,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影响和提升农村商业形象;要鼓励连锁经营的商业企业到县、乡、村招募加盟商。
新闻链接: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节选
按照《沈阳市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沈阳市商业网点布局按老城区和新城区两个层面展开。老城区以突出特色、完善功能为主,力争服务质量达标;新城区应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应与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相适应。重点打造以“一廊两带三圈”为架构的商业网点体系(“一廊”即“金廊”;“两带”即浑河“银带”和地铁一号线;“三圈”即二环路以内的“核心圈”、二三环之间的“中心圈”及县域范围的“边缘圈”),形成东连西接、南展北拓,多层次、放射型的东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太原街、中街史话
太原街商业街:1905年初,改原俄“铁路附属地”(今西塔一带)为“满铁附属地”。1910年,“满铁”兴建“奉天驿”(即今沈阳站的雏形)。“奉天驿”建成后,“满铁”加速其“附属地”新市街计划。所谓“新市街”就是以“奉天驿”为中心,向东开辟三条干线,即今天的中华路、中山路、民主路,中华路与“奉天驿”垂直,其余两条斜向放射。站前有南北走向的大街(今胜利大街),与其平行建有十几条街路,干线路有今南京街、和平大街。今太原街在站前以东、南京街以西,是其中一条南北走向的商业街,当时叫“春日町”。经过了百余年的历史沧桑,如今的“太原街商业区”主要指以中华路、太原街、中山路为主要框架的商业中心。
中街商业街:中街是沈阳历史悠久的繁华商业区,自明清开设以来,距今已有370年历史。明末,辽东开原、广宁、抚顺的马市贸易繁荣,使位于三大马市中心的沈阳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625年,“大金”迁都沈阳,四平街(今中街)便形成了。1997年,沈阳市政府投巨资把中街改造成全国首条商业步行街。目前,全长1500米的沈阳中街有190户商家,日均客流量60多万人次。2005年,中街被评为“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