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身临其境,那么梧桐山的美景你是绝不能真正体会到的,“梧桐烟云”、“碧梧栖凤”、“凤谷鸣琴”、“仙湖桃源”一个个美仑美奂的名字后面,都有一处让人无法言说的景致。梧桐山对于平日奔忙于钢筋水泥中的深圳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幅美景,更是让心灵栖居的精神家园。
梧桐烟云览胜
立于梧桐之巅,置身浩淼雾海,身边飞云缭绕,远处藤萝绵密,叫人恍若漫游仙境般飘然。清代诗人桥顺咏诗中写道“梧桐山,高倚天,冬来秋霞雪,雨后多烟云。山中奇植人争胜,茏葱之竹龙须草。”如今看来,可谓将此胜景描绘至极致。
据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大梧桐海拔943.7米,目前以这鹏城第一峰和泰山涧等特色风景资源规划出来6.35平方公里的“梧桐烟云”风景区堪称深圳登高远望最美处。大梧桐为梧桐山的主峰,这里植被繁茂,沟谷幽深,极易形成复杂而优越的小气候,而因临近海边,与上升的气流形成变幻莫测的云雾。
管理处陈俊开主任告诉记者,大梧桐下的泰山涧由14条山涧小溪汇集而成,与马水涧相似,均蕴含丰富的水质资源和植物资源。而不同的是泰山涧所处山势起伏较缓,水流比较平静。“一涧自流云”,因山势变化多形成潭、流泉、叠泉、滚泉等水系景观。游人登顶过程中以登高、远眺、探幽取胜。陈主任表示,为了不破坏梧桐群峰的轮廓线,在大梧桐山顶不会建设过多的人工建筑物,规划中可在峰顶设置一个观景平台,这样既不破坏原有的山峰形体,又能为游人提供理想的观景点。
碧梧栖凤寻古
从大梧桐顶南下数百米,山势逐渐平缓却富于变化。“现在是梧桐山的东南麓,这块背靠大梧桐顶的风景区被喻为碧梧栖凤,闻名的恩上水库就在这里了。”记者一行随着管理处工作人员的指点,缓步走过平坦的车道,山林下一盆碧波悄然映入眼帘。
靠近恩上水库才发现这里的植被丰富且保持完好,由远及近种类色泽层次感十分清晰。水库四周植被茂密,绿意盎然,湖水清澈,幽静雅致,真的有种置身于画中的感觉。沿水库信步未远竟发现一片残垣,从苔痕斑驳的梁楣之间似乎依然可见当年村落的古朴。
据领队老韩讲,眼前这片客家建筑就是被喻为“深圳海拔最高的古村落”———恩上村。“据说恩上村原来叫‘庵上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最早的居民来自梅州等地,至今起码有200多年的历史,村里居民之所以选择闭塞的梧桐山腹地,就是为了躲避纷争,过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隐居生活。”几年里多次造访恩上村的老韩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虽然已是曾经的风物,但老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生活让这个镶嵌在山林中的古村更显幽静。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恩上村是东纵的一个据点,当时村民的革命觉悟很高,有2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后来有3人成了革命烈士。
现在的碧梧栖凤景区内已有望远、观日、垂钓等游览活动,管理处正规划于水库坝南面设置观景台,届时便可晨观日出暮浴霞光,望梧桐层嶂叠峦,瞰大鹏诸岛美景尽收。
凤谷鸣琴猎奇
离开百年登山古道,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凤谷鸣琴景区处于梧桐云景区和仙湖植物园景区之间,它以马水涧为主体,有着非常丰富的山涧溪流资源。其实,凤谷鸣琴中的马水涧是由6条山涧小溪汇集而成,一年四季都是水流不断,尤其是以春夏两季流量更大。同时,由于山势落差起伏较大,水流跌宕,还形成了许多飞瀑流泉。当身在密林之中,耳边不时传来时大时小,时缓时急的潺潺水声,对于常年生活在都市中的全体队员们来说,不啻于“如听仙乐耳暂明”,给人以空鸣、返璞归真之感。正当队员们对“凤谷鸣琴”景区的溪水赞叹不已时,领队老马又告诉大家,其实在这个景区中还有另一大特色,就是可以俯瞰深圳市景,沿着它的山脊,有一条山看城、城观山的视线走廊,而且由于此处山势不高,交通便利,已经成为众多登山爱好者登高望远的最佳去处。在名为“倚天招凤”的景点举目远眺,香港的新界和大鹏湾、伶仃洋尽收眼底,让人感觉无比和谐美妙,此时,所有的烦恼都会被眼前的开阔美景吹得烟消云散,有的只是闲云野鹤般的悠闲自得。
仙湖桃源赏景
记者一行翻越梧桐山后,决定选择从仙湖植物园返回,之所以走这条路线,无非是贪恋园中精致典雅的景致罢了。
一路缓坡而下,经过满山的龙眼林后,大家从高处俯瞰眼前的一湾碧水。据随行的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仙湖植物园是华南地区现有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始建于一九八三年,是一个以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植物园与风景区。园内共保存植物6000多种,建有苏铁保存中心、木兰园、珍稀树木园、棕榈园、竹区、荫生植物区、沙漠植物区等十几个植物专类园,天上人间、仙湖、古庙等景区更让人流连忘返。步入园林,两宜亭、玉带桥、龙尊塔、听涛阁、揽胜亭等美景在大家眼前逐一映过,所有人无不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
随行的植物研究员阎斌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仙湖园内的各处景观。他说园内设计豁达,各种景区的开放赋予了自然秀色几许人文色彩。比如弘法寺的建成为信仰佛教的人士提供了活动场所;化石森林和古生物博物馆的建成则便于让市民了解生命和历史的科普知识。这里连绵的群山和广阔的水域使气候清爽宜人,每一片树荫,每一座楼台,都给游人一席安静之地,让人能够全身心地去体验自然之美。
夕阳西下,眼前湖水波光潋滟,绿树亭台倒影其中,景色如画。我们的汗水
洒遍深圳山峰晶报讯(记者周维民)自7月14日启动出发仪式到现在,本报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深圳山峰行”已经行程过半,刊发的10多篇报道不仅向广大读者展现了深圳山川的秀丽,也让读者领略了新的阅读享受。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的记者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劳动。
位于龙岗大鹏一带的七娘山、葵涌笔架山和排牙山都是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大山。山上不仅没有现成的山道,而且处处都是陡坡峭壁,为了登上顶峰,记者们往往是手脚并用,先让技术好的“驴友”上去,然后再将泥人似的记者一个个拉扯。上山如此,下山就更加艰难。不少记者为登山买来的新球鞋在这时穿了底,报社为记者专门配备的金属手杖大多在下山时被折断。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读者提供新奇的信息,参加采访的记者们不是简单、轻松地采用专家们提供的现成照片,而是历经艰辛亲历现场观察、拍摄。如为了采访到七娘山古火山地貌,5位记者冒着高温、克服身体的疲惫连续三次登上海拔800多米的七娘山,直到亲眼看到、亲自拍摄到古火山地貌为止,使此次活动的报道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7、8月份正值深圳的高温天气。登山采访的记者们的皮肤都被太阳烤得发红发疼。据悉,活动开始到现在,已有数名记者病倒在登山路上或者登山后因过度劳累而身体出现不适。记者感言采访和登山
有相同之处登顶,意味着我们卑微的努力获得了大自然的宽容,我们更希望这种精神与气势,能借晶报的平台为更多的人所知悉并赞许。\(高宏利\)
其实,采访和登山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都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寻找,才能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顶点。(王圣)
感觉人生好象登山起起伏伏,常常登到一座峰顶却还有更高的山峰在前方等待,一切又要重新再来,直到历尽千辛,把最高峰踩在脚下时,却又开始想念山下的种种美好。(马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