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姐姐十年供出仨大学生
10年前,父母接连去世,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三个弟弟妹妹的“母亲”;她一直坚持一个信念,一定要完成爸爸的遗愿,再苦再累也要把弟弟妹妹抚养成才;她省吃俭用,带着弟弟妹妹出嫁,省出每一分钱给弟弟妹妹交学费。 现在,两个妹妹都考上了研究生,最小的弟弟今年又考上了大学。胶州市铺集镇沙北庄村王爱霞的感人故事,在当地已经流传开来,成为当地百姓教育孩子的典范!8月14日,记者专程赶到王爱霞家中,听她讲述10年来当“母亲”的辛酸。
“那时弟弟才8岁,真有种天塌了的感觉!”1994年,家住胶州铺集镇沙北庄村的王爱霞当时正在读大二,父亲王炳义做猪皮买卖,附近县市的几个大皮革厂都要来他家取货,每年能有几万元的收入,在整个铺集镇上也屈指可数。然而就在她梦想着到大城市里找份好工作时,接踵而来的厄运打碎了她的梦想:1994年11月2日,当时只有49岁的王炳义在从胶州到沂水送货的路上遭遇车祸,变成了植物人。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原本就神经衰弱的母亲也很快就垮了下来。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每天几百元的治疗费很快就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王爱霞从那时起,就一边上学,一边手持欠条四处讨债和借钱为父亲治疗。当时
19岁的老二王爱云说,姐姐以前根本就没有为家里操过心,一开始要钱的时候都觉得不好意思,常常要到钱后就赶快把钱送到医院,然后再坐车回学校。
1994年冬天,姐姐拿着4000元钱去医院的路上,还碰到两个抢钱的人,幸好过路人帮忙,钱才没被抢走,但姐姐回来后吓得病了好几天。
王爱霞一家人的努力并没有战胜病魔,1996年12月16日,父亲还是离他们而去。第二年3月份,经受不住打击的母亲也去世了,四姐弟瞬间变成了孤儿!那时,王爱霞的二妹王爱云20岁,在东北一所大学读书,只有寒暑假时才能回家,三妹王爱飞
13岁,正在读初中,而弟弟王帅只有8岁,还在上小学,照顾弟弟妹妹和还债的任务都落在王爱霞柔弱的肩上。为了照顾弟弟妹妹供他们上学,王爱霞主动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农村,在铺集镇上的小学里当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
“我只想着一定要坚持让弟弟妹妹读书!”王爱霞回忆说,那时工资每月只有480元,给弟弟妹妹学费后,兜里经常剩不了几元钱。“霞霞原来根本就不是这个性格,都是日子逼出来的!”70多岁的邻居张大妈告诉记者,当时看到他们一家那么困难,附近好心的邻居开始给她介绍对象,可一听王爱霞说必须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才同意结婚,对方都不同意。直到1998年,她现在的丈夫王泽海听说王爱霞的情况后,愿意跟她一起照顾三个弟弟妹妹。但那时老三、老四已经懂事了,怕给姐姐添麻烦,就坚持留在家中,不愿搬到姐姐家中。最后王爱霞实在没有办法了,竟然主动要取消婚礼,表示再也不结婚了。就这样,王爱霞“逼”着弟弟妹妹搬到了自己的新家。
“天不亮就起来做饭,夜深了还忙着洗衣服,结婚当天,她和弟弟住进了姐姐的新房,而姐夫却住在了学校的宿舍里……”回忆起姐姐对家庭的照顾,今年已考上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的王爱飞几次失声痛苦,她告诉记者,早在妈妈去世前,她和弟弟就觉得姐姐太严厉,特别是犯了错误回家后,妈妈原谅了他们,但姐姐却不原谅他们,要给他们讲很多道理。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她才体会到姐姐的良苦用心,正是在姐姐平时一点一滴的说教中,她和弟弟才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姐姐含辛茹苦地抚养他们,正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你不好好读书,对得起爸爸妈妈吗?”看到操劳的姐姐,王爱飞也有退学的想法,但都被姐姐严词拒绝,正是在姐姐的悉心照顾和严厉的批评教育中,弟弟妹妹都陆续考上了大学,二妹王爱云本科毕业后,去年又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而且也找到了满意的对象,三妹王爱飞在学校的表现更是出色,连年领取奖学金,今年又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最小的弟弟今年也高中毕业,考上了专科。想到这些,王爱霞自然也是十分高兴:“终于实现了爸爸的遗愿,这10年来即使我再苦也值得。”
“虽然是夫妻,但我欠了丈夫很多……”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而王爱霞却把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给了弟弟妹妹,而作为高中教师的丈夫,也同样默默为妻子和三个弟弟妹妹奉献着自己的心血。一提到丈夫,王爱霞脸上又恢复了爽快的笑容。她告诉记者,她一直感觉欠了丈夫很多,每次为弟弟妹妹的学费犯愁时,丈夫总是拉着她的手安慰说:“不要紧,我很快就发奖金了!”而她后来才知道,丈夫的“奖金”很多都是借来的。
“真情是最宝贵的,我从妻子和弟弟妹妹的身上体会非常深!”记者随后采访她的丈夫王泽海时,王泽海告诉记者,妻子和三个弟弟妹妹之间的这种难得的姐弟之情,也深深地感动着他。虽然他同事的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他们家这些年基本上没有变化,但他并不感到难过,“弟弟妹妹都争气,个个都有出息了,我和爱霞一样感到欣慰。”
再过20天,三个弟弟妹妹又要各自回到学校了,每人又要交几千元的学费,看着弟弟妹妹最近说话少了,今年
31岁的王爱霞依然乐观地安慰他们:“这些年的苦日子都过来了,我和你姐夫会想办法的!”
文 本报记者 谢军 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