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日前,江西庐山风景区管理局对如何把庐山建设成和谐景区,提出了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用指标来衡量和谐社会,这个举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并就此采访了管理局党委书记欧阳泉华。
评价指标必须是管理体系
记 者:您如何看和谐景区这一概念?
欧阳泉华:建设和谐景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具体体现,和谐社会应该体现于各种指标体系中,和谐景区的建设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和谐景区这一建设目标,不是“和谐社会”与“景区”的简单词语叠加,而应该是从景区的实际出发,在追求和谐中确立的行动理念。
以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科学知识为主要资源的景区,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如何在开发中保护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政府是景区建设的主导因素,如何实施科学的社会治理,解决眼前与长远、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直接影响到整个景区的发展方向。
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和谐显示出其终极的意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动态平衡,就是建设和谐景区的根本内容。
记 者:那么,建设和谐景区从何处着手呢?
欧阳泉华: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从细节着手,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将和谐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指标中,建立一个可以量化、操作性强的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不仅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自我测评,也能为认识判断景区社会状况提供基础依据、监测工具和发展目标。
指标制定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记 者:风景区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和谐景区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很多内容。
欧阳泉华:为全面综合评价和考核景区和谐发展的状况,庐山管理局在积极探索和谐景区建设模式的同时,设立了由56项指标构架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综合评价体系。除了参考国家统计局等制定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评价体系外,我们结合景区自身特点,增设了社会冲突及冲突协调机制等26项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标、人口素质指标、社会冲突指标、社会冲突协调机制指标、社会主体社会诉求指标等多个方面。
记者:景区面对的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也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指标制定过程中,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欧阳泉华:首先,指标体系必须立足景区面临的突出矛盾,确立景区不同于其他社会部门的特色。景区是社会的一部分,评价指标当然要吸收一般社会的评价体系。但是景区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实际情况。景区面积是有限的,但是在这里却集中表现出人、自然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景区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调整并处理好景区中的这些关系,形成一种相对均衡、和谐的格局。
其次,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要立足景区的综合特性,突出整体性。要由以往的偏重经济增长指标向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等方面拓展,用反映景区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取代单一的以GDP衡量景区发展水平的做法。同时,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客观指标又称“硬指标”、“定量指标”,如经济发展、生活质量、贫富差距、生存环境等方面指数,具有客观上的确定性。主观指标俗称“软指标”、“定性指标”,反映人们对测评对象的意见、看法、期望值和满意度,是心理量值的反映,像居民幸福等方面指数。
第三,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景区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仅有生存需要,还有对环境和精神生活上的追求。因此,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里要包括经济发展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公平指数,也要包括以文化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社会治安综合指数两方面为代表的生存环境指数。
此外,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构建和谐景区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模糊的和谐景区图景变为可以度量、计算、比较的数字,以便为制定和谐景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方针政策提供定量化的依据。构建和谐景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这就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具备动态与发展的视野,使实际部门能够以这些指标为参照系,指导和安排工作。
在落实指标中实现和谐
记 者:制定指标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实践。
欧阳泉华:是的。景区集中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也集中了人类文化的精华,所以成为人人向往的胜地。因而,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不只是一个书本上讨论的命题,更应该立足实践,在推进景区建设的实际中不断丰富、完善和验证,从而让人们更好地在这里感受到和谐。
记 者:在实践方面,庐山管理局已经迈出了怎样的步伐?
欧阳泉华:在制定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庐山管理局进一步探索了如何将指标落实到实践层面。通过庐山管理局自身和游客、居民对照指标系统进行的评估,我们已经对整个景区的建设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对景区遇到的突出的矛盾有了准确的认识,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和谐景区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已经为整个景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使得决策有了更可靠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