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8月16日电经过近1年的试产运行,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月产能力近2万菌筒、以“公司+农户+基地”为主要模式运行的桑杆食用菌生产基地,最近在广西宜州市崛起,这是目前广西最大的桑杆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基地。
据介绍,宜州市目前拥有桑园24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于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该市农民的桑叶用于喂养蚕虫后,砍下的大量桑杆或当柴烧,或留在田间地头发霉腐烂。2003年,广西科学院在宜州市调研得知,该市大量废弃的桑杆有待开发利用,于是决定将该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出的“桑杆培育食用菌”项目造福于宜州人民,并得到宜州市委、市政府在政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之后,通过宜州市经济能人覃应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桑杆食用菌生产基地于2005年9月兴建,目前第一期工程已投资40多万元。该基地现有广西科学院专派的两名工程师作技术指导,拥有员工37名,其中,聘请了6名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基地建成以来,以桑杆为原料粉碎加工培育的食用菌平菇、木耳及榆黄蘑等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北京、河南、湖南等省市。而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的食用菌上佳绿色食品榆黄蘑,以外形高贵典雅、色泽亮丽及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颇受消费者青睐,并成为今年6月北京“广西文化舟”赠品。限于刚组建的规模,目前,基地仅接受来自湖南、河南及广东等地要求榆黄蘑的定单20多万元。
据基地技术指导、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何达崇介绍,每亩桑杆仅用来加工培育平菇、木耳,年可增收2000多元。如果宜州市今年所有的桑杆都能用于这一项目,农民仅此一项年可增收4.8亿多元,而大量无公害生物有机肥——菌筒下脚料,返还给田地施肥后,能更好地改良土壤。
基地负责人覃应萍介绍说,桑杆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后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还将把这项技术广泛地推广到农户家中,由农户掌握技术培育食用菌,公司再统一收购加工外销,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
(庞革平 韦明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