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是爸爸心里孝顺的儿子,长辈们口中懂事的少年,老师和同学眼里优秀学生的代表。
14岁的霍龙延,生命中本应充满阳光和欢笑。但命运忘记了他的年纪,给他坚强和成熟。
然而,他却如同自己栽培的向日葵一样,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笑对人生。
1
父母离婚让他一下长大了
延庆县付于屯村是一个1000多人的村落,家家户户都是红砖灰瓦,院内院外种植着各式花草和蔬菜,一片生机盎然。在村子最西头,破门脸,土坯墙……就是霍龙延的家。
推开虚掩的院门,院角4排一人多高的向日葵展开灿灿金盘,透出勃勃生机。
走进小屋,打眼的东西多与火有关:烧炕用的灶台,烧蜂窝煤的炉子,还有一个液化气灶台。整个屋子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上的水磨石整洁得发亮。里屋放着家里唯一的电器——一台旧电视,据说也“罢工”了。
土炕上躺着的中年人坐了起来,弯曲的脊背,卷曲的十指,略微浮肿的脸庞,他就是霍龙延的爸爸,43岁的霍金有。听明记者的来意后,他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翻出一张老照片,上面是他们夫妻带着3岁的霍龙延的合影,述说曾经的幸福。
妈妈李拥军是一个聋哑人,娘家就在付于屯村,从小心灵手巧。爸爸霍金有是河北省人,勤劳本分,结婚后就定居在付于屯村。儿子霍龙延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妈妈没有工作,家里收入全靠3亩多地生产的玉米和爸爸打零工挣出来。尽管日子过得比较艰辛,却幸福美满,经常传出笑声。
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1995年,霍金有突然全身关节疼痛,在家经过赤脚医生半年多的治疗也不见起色。1996年,家里人拿出全部现金来到了市里看病。4个月过去了,钱花完了,病却没有好,医生给出的病历本上写着:“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宜体力劳动,需卧床修养。”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田地荒芜了,往日的笑声没了。妈妈李拥军不得不挑起了家庭重担,边打零工边操持家务,4岁的小龙延开始学会帮妈妈扫地,烧水,买菜,照顾爸爸。
苦难接踵而来。2002年9月的一天,爸爸和妈妈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吵了起来,聋哑的妈妈摔碎了家里的碗碟,冲出了家门。爸爸坐在床上,一个劲地抽烟。小龙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过了几天,妈妈从姥姥家回来,带来了一纸离婚协议。再没有争吵,也没有哭闹,双方默默地签下名字,9岁的霍龙延跟了爸爸。
小龙延哭了,整整2天2夜,从早到晚站在门口流泪,而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再没有出现。
童年已经结束了。
霍龙延一下长大了。
2
四年里只吃过一回肉
“爸,我回来了。”一个文静的小男孩提着一袋蔬菜推门进来。看到屋里有陌生人,站在那摸了摸头,略有点害羞。1米7的身高,小平头,国字脸,细长的眼睛透着一股机灵,虎头虎脑。他就是霍龙延。
没说上几句话,霍龙延开始做起午饭。袋子里装着2个茄子,2斤西红柿,2斤鸡蛋,一共9块多钱。加上储藏室里几包挂面,一小袋大米,这就是他们家1个星期的伙食。霍龙延熟练地打开火篦子,拿掉火盖,用一个铝盆装上热水,把早上剩下的米饭拿饭盆装好放在水中,开始热米饭。一边热米饭,一边又拿出早上做好的一小碗茄子烧土豆,放到液化气灶上加热。小龙延扶着爸爸从里屋踱到外屋饭桌坐好,2人就着唯一的热菜吃了起来。
“平时就吃这些吗?”记者问道。小龙延点点头。
“吃过肉吗?”“妈妈走后,吃过一回。”
霍金有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靠每个月80元的低保和一些伤残补贴,以及把3亩地出租给别人耕种,全家每年的收入大概只有2千元。没有钱治病,霍金有就靠吃头疼粉止疼,医生说一天只能吃3袋,他却吃4袋,为的只是能多下床走走,实在疼得受不了就打封闭,每个月医药费都是一百多元。除去水电费和其他的杂费,全家生活费每个月只有五六十元。挂面、方便面成了家常饭。实在没有钱了,就买包榨菜下白饭。
霍龙延是村里小卖店的“熟客”。老板娘郎松枝清楚地记得,4年里,小龙延只买过一次鸡肉。“他从来不买零食,也不知道水果的价格。一个星期只买一次菜,只买最便宜的蔬菜和方便面,从不乱花钱。”有时,郎松枝看小孩挺可怜,偷偷地多塞点菜放袋子里,但小龙延每次又悄悄地将多余的菜放回去。
霍龙延有一个“百宝箱”,平时都静静地躺在抽屉里。打开一看,圆规、量角器、铜丝、磁铁、笔芯、古钱什么都有,一大把硬币,1分,2分,5角,1元,都是霍龙延平时一个一个攒起来的零花钱。里面有一张鲜红醒目的100元,是二舅舅月初时回来给的,让他买点好吃的。可小龙延舍不得买一根5角钱的冰棍,或一件新衣服,把钱全部都攒起来,花在购买学习资料上面。
大热天里,他总穿着一套作为校服的运动衫;寒冬腊月,身上也是单薄的校服。山里的冬天是刺骨的,孩子冻得瑟瑟发抖。现在唯一一件旧羽绒服,还是前年城里一位好心人送的。
“学习好了,才能让爸爸放心。”略带童稚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子成熟。
3
里里外外一把手
霍龙延的姥姥姥爷疼外孙,上课的日子晚上让他来家住,节假日则回爸爸家住。
每天,小龙延5点半就起床,从姥姥家赶过来,先准备好爸爸一天要用的热水,再做早饭,一般是煮面条,或者是米饭,菜不是西红柿鸡蛋汤,就是土豆烧茄子。小龙延总会多做一点,这样爸爸中午就不用再做了。
霍金有怕冷,住的土炕春夏季也得隔三差五烧一次,秋冬季则是天天烧。每次烧火,霍龙延提前准备好柴火,小心翼翼地烧上半个小时。由于灰尘大,烧完还得打扫房间的卫生,可家里总是干干净净。忙碌的早晨,小龙延总是挤出时间看会书,温习下功课。料理好家务,7点准时去学校早自习。
中午,霍龙延和同学一起买2角5分一个的火烧吃,不同的是别人还买冰棍或者汽水,而他只能就着凉水啃,因为他一天只有2元钱,还得省着买笔和练习本。
下午5时45分下课,霍龙延从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在操场上玩耍或者在马路上闲逛,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里,因为爸爸还在等着他。扔下书包,来不及和爸爸说上几句,又得开始准备晚饭。开始煮饭的水量控制不好,煮出来的饭不是稀了就是干了,拿刀不熟练,手指上经常布满了小口子,买不起药膏,就拿水冲冲。每当做饭或烧水的间隙,他总是抱着书看。
每个周末霍龙延洗一家人的衣服。冬天冰冷的水冻得他小手通红。有时爸爸关节炎犯了,疼得满头大汗,小龙延就为爸爸按摩关节,这一按摩,又是近一个小时。
霍龙延从不抱怨。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龙延淡淡地回答:“怕爸爸难过。”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人久久说不出话来。
张小荣和霍家做了14年的邻居,时常帮着照顾下有病的霍金有。她告诉记者,小龙延从来不串门聊天。每次去他家,小龙延不是在洗衣、打扫院子,就是在照顾爸爸。如果爸爸睡了,他就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学习。
4
骑行12个村子辅导同学
赵银平是赵庄中学初二(2)班的班主任,小龙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优秀,乐于助人,责任心强,开朗乐观,是个‘小大人’。”这是赵老师对霍龙延的评价。
每次考试,霍龙延成绩都名列前茅。下课后,常当同学的“小老师”,给成绩差的同学讲解题目。初一时学校组织运动会,200米他拿第一,100米拿第二;县里的比赛总是替学校争光。
“叮铃铃……”姥姥家的电话响了,刚回到家的霍龙延拿起了话筒。原来是一个同学不知道题目怎么做,打电话来“求救”。霍龙延耐心地讲解着题目,这一聊就是近半个小时。
每天,霍龙延都得接一两个小时的电话,而聊的话题都是学习,从老师布置的作业,到具体题目解法,甚至连第二天上什么课都有人来请教。姥姥家的电话成了霍龙延专有的“热线电话”。
家里远的同学靠电话,家里近的同学就直接上这找霍龙延了。只要不刮风下雨,总有三四个同学拿着作业本上门“求救”。同学来的次数和人数与作业数量和难度成正比。最多的一次是分两拨来,每拨5个同学。
有时同学提出能不能抄霍龙延作业时,平时乐呵呵的他总会一本正经地告诫:“学习一定要靠自己,不能抄,这是为你好。”
每次,当同学走了电话挂了,他才能安下心做自己的作业,常常忙到深夜。做完作业,就熄灯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又爬起来,回家照顾爸爸。
每个星期天上午8时30分,邻居们总是能看到霍龙延骑着单车,带着课本去米家堡村,风雨无阻。这一辅导,就是2年。
马俊超是霍龙延的同班同学,但物理和英语成绩很差,考试不及格是常有的事。班上组织学习小组,6个人一组,他被分到了霍龙延小组。马俊超家在米家堡村,霍龙延家在付于屯村,隔着有4公里多,每次霍龙延都要骑车穿过12个村子,来回一趟1个小时。
上午9时,6个同学聚齐在马俊超家,由霍龙延出题,其他人开始做。接着再一个个辅导,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物理、数学、英语,各式各样的题目被一个个攻破,学习小组的成员成绩不断提高。现在,马俊超的物理已经基本能及格了,小组另一个成员赵鹏的各科成绩也都提高了不少。看着同学和家长的笑脸,霍龙延也开心地笑了。
5
坚强不屈的阳光少年
记者曾问过小龙延,儿时的梦想是什么,他沉思了一会,说:“小时候想过当科学家,但现在只想挣钱为爸爸治病……”
14岁,正值多梦的花季,而他却已经提前告别了。苦难夺走了他的童趣,却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学会了从容面对一切。正如他常常说的那样:“比起耳聋的贝多芬,我这些困难不算什么。”
院子里种着小龙延最喜爱的向日葵,是3月份姑姑来时种的,现在已经长成一人多高了。既没有施肥,也没有细心地打理,倔强的向日葵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克服一切阻力,茁壮地成长,在盛夏的阳光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上图为天气晴朗时,霍龙延总是搀扶着爸爸到院子里散步。
中图为霍龙延正在准备午饭。
下图为霍龙延正在给学习小组的同学检查题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