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餐厅”:空对空的价值炮弹
一个幽灵,虚无主义的幽灵,正在中国都市的上空徘徊。它的形式不断翻新,从“杀人游戏”到“男(女)体盛”,从各种无聊的“选秀”到追捧“芙蓉姐姐”,现在终于发展到了“坐在马桶上用餐”的新境界——深圳罗湖区一家特色餐饮店竟然打起“在马桶上用餐”的旗号,把餐馆装饰得跟厕所一样。而且这家餐馆的生意非常火爆,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重庆晚报》8月16日)
马桶上的餐厅,与其说是提供饮食服务,不如说是在贩卖“创意”——它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和文化上对“反叛”和“个性”的需求。 人们近乎变态一般地去追求所谓的“反叛”和“个性”,是盛行的虚无主义情绪在人们生活和行为上的反映。商业因此被包装成低俗的貌似“先锋”的文艺形式,商业和文化日益成为了噱头的盛宴。越是奇特,越要消费;越是禁区,越要打破。仿佛一切都被纳入了畸形消费主义的大旗之下:酷似“领袖”的司仪人员有之,此起彼伏的“文革店”和“汉奸店”有之,“跪式服务”和那些自称“我不要脸”的员工更有之。消费者的目的就是在“娱乐”中找到自己的“个性”,生产者的目的是在“创意”中推广自己的“赚钱”计划。
殊不知,这群貌似“先锋”的消费群体,正是受虚无主义毒害最深的那部分人。当今社会,消费和娱乐领域的开放和公共领域的重重限制是对立共存的,于是它们两者之间的断裂应运而生。既然他们参与公共领域事务的门路总被堵得很严,那么只好把自己的参与欲望发泄在畸形发展的娱乐和消费领域。这种“单向度”的过度发泄,只能沉溺于一种貌似“反叛”实则“无聊”的生活方式中,于是这些人的性格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强烈的犬儒化、无聊化的倾向。他们的形象大约是这样的:猎奇而又怀疑一切、爱冷嘲而又不关心世事,喜发泄但又被紧紧局限在畸形的圈子中。正是这样的人群制造了虚无主义的社会心理氛围。
无论他们怎样挖空心思想出个性化创意,都只会流于“庸俗”和“虚伪”,最终成为空对空的价值炮弹,这是因为他们是在“带着镣铐跳舞”。所以笔者并不苛责那些新奇而庸俗的“马桶餐厅”们,仅仅把它看作一种应时代思潮而生的畸形产物而已。如何告别虚无主义,实现人们精神上的“真正富足”,也许将成为我们要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