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大军的步伐
每年3月,是李洪涛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他是宾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的副主任。 但他同时兼具另一个身份——经纪人。
2006年,整个宾县前往俄罗斯的农民大约6000人。而经由李洪涛办理的,占去三分之二。在俄罗斯拥有蔬菜大棚的老板,绝大多数通过李洪涛来招工。因为,他在俄罗斯拥有旁人不及的人脉资源。
按照早已形成的规则,所有工人前往俄罗斯的费用都由老板承担。每一名工人的费用大概在9000元左右。这包括护照签证等手续费2000余元,来回路费2000余元。而最多的部分则是隐秘的疏通费——每一名工人就需4000余元。
“在俄罗斯,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关系并不一定能打通。”李洪涛说。虽然俄罗斯政府欢迎中国劳动力进入当地,但在政策执行方面,中国老板仍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种菜的老板大约70%都来自哈尔滨宾县。宾县大小老板在俄总共经营近2000个蔬菜大棚。每年的4月至10月,是当地种植蔬菜的季节。因此年关一过,老板们都集聚至宾县招工。
基本上,农民们投靠的老板都是同乡或者同村,这源于他们最基本的信任。他们可以在李洪涛那里报名,也可以直接跟老板接洽。但不管怎样,只要报了名,就只需在家等着坐火车。其他的一切事务都由经纪人或者老板办理。
在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政府开展了各项培训班,将剩余劳动力向日本、韩国等地输出,去俄罗斯仍然是农民最好的选择——不需额外的花费,不需要专门的技术,而且老板还是中国人。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放弃这项工作。
5000公里之外的生活
对于前往俄罗斯的劳动大军来说,每年的10月是返乡高潮。工人们可以选择返回国内,也可以留守在俄罗斯,工资照发,但这意味着你整个冬天将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无所事事。
李洪涛说,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回家过年。但是次年再招工时,大约30%的人不会再继续报名。“有的是不能吃苦,有的是回家种地。”李洪涛称这些农民为“掉队”的人。
44岁的张红涛是“掉队人”之一。2004年,坐了5天火车,他随着劳动大军去了俄罗斯的秋明市。一个工人大约负责两个半的大棚。他当时的身份是队长,手底下还有几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不工作。工作不是重体力活,但非常琐碎。每天早上5点起床,要在大棚里干到晚上11点。除去三顿饭,工作时间依然高达15个小时左右。
没有周末。在整个繁忙的季节,他们守着黄瓜或者西红柿将近半年。一般不允许外出,生活围绕着大棚和宿舍展开。如果工人里有一对夫妇,老板会单独隔出一间宿舍。剩下的工人,睡在一个大房间的通铺。
张红涛的薪水是月薪800。现在,工人的工资已经涨到1200左右。而收入最低的老板一年就可以赚到十万以上。李洪涛说,中国老板在当地都很有钱,平均年收入都在百万以上。这是部分工人继续工作的梦想——有朝一日当老板赚大钱。
张红涛说,生活条件可以忍受,但另外一种情绪却让他很难受。
在俄罗斯,中国人以吃苦耐劳、愿干脏活著称。在他们眼里,俄罗斯人有些懒惰。“每天干完两个小时,赚够当天的伏特加酒钱,就不想干了。”李洪涛说。他的感觉是,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都非常穷”。
体会更深的,“警察总是在街头任意盘查中国人的护照,或是出其不意搜查中国人聚居的宿舍。有的警察还借机敲诈。”
不过,这种局面正在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控制。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签署修正案,确认移民局的权力,使他们有法可依,更有利于外部力量的监督。
但张红涛还是放弃了今年的俄罗斯之行。他已经承租了40亩土地,他用在俄罗斯赚取的血汗钱盖了新房,置办了家电,安心在家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