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完成中学学业,正在考虑要进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今后选择什么作为我的终身职业。”昨天下午,在场边采访即将参加800米的丹尼尔时,她这样说。听到了她的话,记者不由得羡慕起丹尼尔,田径运动是她的挚爱,但却不一定是惟一的选择。 人生和未来能够充满多种可能,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一直以来,中国运动员走着一条非常类似的道路,小时候进体校,大了成绩普通进地方队,成绩好进国家队,退役后再由国家安排工作,或者自己选择职业,不过,多数也很难脱离自己以前从事的运动。而这种情况还是练出成绩的人,还有多少没有出成绩的运动员继续练下去没有意义,干别的又因文化水平所限,很难有好的选择。虽然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各个运动队都更加重视文化课,运动员自己也深知学好文化课的重要性,有了条件自己还会想法再补上这缺掉的一课。
不过,凯莉训练营又给我们开辟了新的思路。由一个或一个优秀的团队担任教练,建立这种短期训练营,让有天赋有热情的年轻选手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资金方面,可以由参加训练营的选手自费,也可以采取凯莉这种找赞助的方式。选手成绩好,可以进入国家队或是在有比赛的时候代表中国出赛,如果成绩不理想,也可以在成年以后选择别的职业。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项目有这样形式的运动队,名将于芬担任教练的清华跳水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冬季项目中,陈露也有了自己的滑冰俱乐部,说不定明日之星就能从她的俱乐部中诞生。在国外,网球项目中就有不少好手出自这样的训练营。尽管这种思路在中国还不为更多人接受,不过这不失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可以作为举国体制的有利补充。
本报记者刘晓星J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