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0
% 传统产业大幅提升
财政投入科普人均1元
本报讯(记者廖绍芷实习生易艳馨),在8月11日召开全市科技大会上,由市政府通过的《桂林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印发各县区、各有关部门。 《规划》总结了“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特别提出,到2010年,要把桂林建设成创新型城市,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要用科技手段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力争财政对科普投入达到人均1元的水平。
发展目标:整体科技实力广西名列前列
《规划》提出我市科技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机制,基本建成相应的自主创新体系,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良性发展的局面;成功申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现代科技为旅游、农林及桂林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桂林市的整体科技实力名列全区前列,成为广西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要的人力资源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成为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和中国最佳人居城市之一;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高新区产值320亿
到2010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成为广西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比“十五”末期增加10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8%以上,桂林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以上,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达到全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均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规划》提出,我市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要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实现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其中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能力要显著增强,农业、林业、旅游、汽车、食品、机床、橡胶、中药等传统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通过一系列重大技术专项的实施使这些产业的技术层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一批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完善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就如何围绕成果产业化工作,全面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以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具体表现在:产业界与科研院校的互动显著增强,产学研结合日渐紧密。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人才小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基地、情报所、专利所、技术交易机构、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库、专利信息库、科技人才库等各类特色资源数据库,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成果市场覆盖全市,要延伸到全市各企业、科研院所,机关和十二县。
财政对科普投入达人均1元水平
科普工作蓬勃开展,建立一支精干、多层次、专业的科普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和管理体制。各级财政要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科普经费的投入,力争到“十一五”末财政对科普投入达到人均1元的水平,使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基本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建设创新型城市条件成熟
《规划》认为,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桂林提出“十一五”时期建设创新型城市完全是符合实际的。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2003年提出的“工业兴桂”的战略构思,工业发展放到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桂林是广西“三点一面”工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战略目标是要把桂林发展成为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从桂林的基础条件来看,桂林已经具备了一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条件,桂林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例较高,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接近60%为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内其他城市相比,桂林拥有较明显的科研实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拥有世界城市品牌的同时,具有突出的适合人居特别是吸引高新技术高级人才居住的环境优势。
桂林在科技资源上具备的这些优势,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完全可以转变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
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以上
《规划》提出,为了保障全市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技财政投入,每年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经费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财政科技经费的安排使用上要加大向企业倾斜的力度。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在60%以上;市、县(区)财政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2%、1.5%以上。
《规划》还明确,要建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科技运行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运用的良好环境。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大国内外科技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