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报道海南琼山监狱一名死缓囚犯,在服刑期间,立功5次,获各种奖励10多次,并自学掌握计算机技术,提前释放后,被监狱聘为工作人员。根据有关法律,一个死缓囚犯从入狱到释放,最少要服刑14年。以前因闹事在监狱出名的陈方林(化名),经过4次减刑后,只在琼山监狱服刑14年零两个月。
因盗窃被判死缓搞技改省下百万
1987年,陈方林从重庆邮电学院本科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自动化设备厂工作,并很快就担任了质检科副科长。1991年6月,陈方林因盗窃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同年10月被关进琼山监狱。陈方林的维修技能首先得到监狱的肯定。他被安排负责为各个中队修理机械,从1992年11月调入五中队到1993年10月第一次立功,他为监狱修理电动机18台,一台1936年出厂的设备,已被监狱废弃10多年,但经他拼拼凑凑,竟然凑出了一条新的生产线。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陈方林不断地提出技术革新的方案,并成功改制设备提高效益。1999年3月,陈方林利用废弃的铁罐,为日化厂自制了水循环系统,并用一个报废的汽车水箱自制了散热装置。据统计,在服刑期间,陈方林通过技术革新为监狱节约生产成本上百万元,而给生产带来的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狱内自学计算机研发侦查管理系统
陈方林接触计算机,是在一次事故之后。1997年3月,他在维修器械的时候氧气爆炸,双手被烧伤。养伤期间,他看到了五中队干事李建华的那台486电脑。电脑引发了陈方林极大的兴趣,他把平日积攒起来的3000元钱全部拿出来,托李建华买了一台二手的486电脑。当时懂得使用电脑的人还很少,但监狱对他的这一举动非常支持。监狱民警通过各种途径借来电脑书籍给陈方林看。借助书籍自学完基本操作后,陈方林便迫切地学起了语言编程。“当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要学便要学些高难度的。”大学时的英语忘得差不多了,为了学好电脑,他又重新补习英语。慢慢地,他渡过了难关,此后更是如痴如醉,掌握了各种数据库。2003年,经历几个月的努力,陈方林有了第一项计算机技术成果。他为监狱超市管理开发了管理系统软件,大大地方便了民警。2004年,监狱要开发一项狱内侦查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涉及侦查管理的多个方面,技术要求很高。探索运用软件全面管理侦查,琼山监狱是海南省监狱第一个,也没有先例可借鉴。监狱请来了某北京知名软件的技术人员前来开发。但技术人员因对监狱业务不甚了解,花了10个多月的时间开发出来的软件并不适用。于是,监狱领导想让陈方林试一试。一年后,就在他即将刑满释放前两个月,他成功地完成了管理系统的开发。随后,全省司法系统狱侦管理现场会在该监狱召开。
留在监狱工作 只为回报监狱
2005年12月5日,陈方林刑满释放的日子。但他并不是急着回家见父母,而是在监狱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被监狱聘请为网络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月薪2000元,加上各种保险、补助,每月的报酬达2500元。凭陈方林现在掌握的技术,如果他去网络公司工作,工资可能是现在的两倍。但陈方林说:“监狱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我一辈子也回报不了,如果监狱需要我,我会一直做下去。”陈方林依然要每天置身监狱。监狱还是那个监狱,但陈方林已是全新的陈方林。用凤凰涅?来形容陈方林在监狱中的蜕变过程,再恰当不过了。“走进监狱那一天,我以为我这辈子完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像做梦一样。”虽然今年已42岁,但他觉得他获得了一次新生,对未来的生活道路又充满了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