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岭村位于安溪县官桥镇西部,因地域有座“驷马山”为赤岭的主峰,山势如马奔腾,天马行空,故以山命名为“驷岭”,俗称赤岭。赤岭村面积10平方米公里,人口近万。村里有驷岭大宗祠、林嗣环纪念亭、詹典嫂故址等遗迹。 赤岭村还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之乡,村里还有多处革命旧址。
赤岭村里有上万棵大大小小的木棍(木+羡)树,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上百棵。当地果农将木棍(木+羡)制成芒果干,鲜香可口。此外,村里还有百年老字号成珍桔红糕以及珍珠酪等特色小点。村情档案“雷琼惠政千秋颂,口技名篇百代扬。”这一副对联,说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一生的政绩和文学成就。这位为后人留下《口技》名篇的作者,正是安溪县官桥镇赤岭村人。这个位于官桥镇西部的乡村,也因此承袭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口技》名篇后人相传
在安溪县文管会副主任黄炯然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官桥镇蓝溪中学后的驷岭大宗祠前。“这就是林嗣环的故居了”。
眼前这座翘脊红砖的闽南古建筑,气势非凡。“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耳边似乎又传来中学语文课堂上的琅琅书声,这篇将民间艺人的口技描绘得栩栩如生的文言佳作,一直被当作文言文写作的典范被广为传诵。真不敢相信,我们此刻正站在作者林嗣环当年踏过的家中红砖上。
大门两侧涂满金漆的木雕、室内秀丽的山水绘画、历代乡贤进士官员的匾额,还有石柱上涵义奥妙、书法精湛的对联,无不在向我们诉说着数百年来的荣耀与辉煌。驷岭大宗祠建于明英宗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1989年,在侨亲和乡亲的资助下,大宗祠古貌换了新颜,已成为安溪县的又一旅游胜地。
“除了林嗣环这位大文学家之外,赤岭村林氏还出了一位闽台家喻户晓的坚贞烈女。”在林家大厝品茶之时,黄炯然还向我们讲述了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詹典嫂”的林爱姑上京告御状、终于让皇帝惩办贪官、为夫报仇的典故。
“丁”字桥雄跨蓝溪
一般的桥梁都是“一”字型,而在赤岭村,我们却看到了呈丁字形的桥梁。“芦汀丁字桥,连通溪州,景色如画。”老黄说,丁字桥原名叫芦汀大桥,桥长110米,是1956年晋江地区华侨捐资兴建的最大桥梁。1980年从桥中加建通往溪州赤岭小学的155米接桥,成为闽南地区罕见的大型“丁”字桥梁。
该桥位于蓝溪之上。站在桥上“丁”字交接处,可见南北走向的接桥将宽阔的蓝溪之水劈成两条蓝色的绸缎,轻盈地环绕过“孤岛”溪州两侧再次会聚,好似一双坚实温暖的臂膀环抱着溪州,将陆地稳稳托起。桥头的石雕,内容是工农兵学习劳动的场面,颇有时代烙印。“每天的清晨和黄昏,都有村民来此流连徜徉,看看山林清溪,倒也怡情养性。”老黄说。
“木棍”芒果成片飘香
“看到那成片的绿树了吗?那是我们赤岭村有名的木棍(木+羡)树。”站在芦汀桥上,老黄指着蓝溪边上的一片绿树说。木棍(木+羡)就是芒果的一种,原产于台湾。至于如何传入赤岭繁衍,还有一段佳话呢。
原来,当地本没有芒果树。清朝初年,官桥镇驷岭村的乡侠林木棍率领义民随着郑成功前往台湾,又于康熙元年带着当地芒果种苗回乡种植,于是乡亲们便把这种芒果称为“木棍(木+羡)”。
走在赤岭村道中,随处可见植株高大、岁数逾百的木棍(木+羡)树,宽大的树冠如天然凉伞,为人们撑起了一片清爽的天地。
“木棍(木+羡)味道甜美。除了鲜吃外,还可制成蜜饯、芒果干、芒果酒。”老黄说。在林家大厝闲聊时,当地的村民热情地请我们享用了香喷喷的木棍(木+羡)干,果然香甜可口,和着清茶更是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