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设计者之一。
罗 俊摄
继“中国印”之后,2008年北京奥运景观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图标,也披上中国文化的外衣与大家见面了。作为北京奥运的二级标志,2008年奥运会比赛期间,它会出现在指路牌上,出现在比赛门票上等等。
北京奥运体育图标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选用“篆书”形象作为主要图形?带着诸多疑问,笔者采访了被命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奥运图标的两位主要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杭海教授以及清华美院千哲教授。
35个图标“以人为本”
问:篆书的方案最先是怎么提出来的?
答:两个院校的设计小组合并后(最初由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两个设计小组分别设计),曾经提出了中国印的图标方案。但是我们考虑到,假如以“中国印”里的人形拿出来做一套体育图标的话,“人”随着项目的不同而在变化,那就会产生主徽“中国印”可以任意改变的印象有损于主徽的威严性。“篆书之美”这套方案主要是和“中国印”一致。“中国印”是印章,篆字是书法,书法,印章具有统一的艺术形式,并且由它们构成的形象景观最能代表中国,是比较巧妙的。
问:35个图标每个都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核心的“人”,这个人形的创作是怎么确定?
答:在篆字里面,中国人形是一个侧面,两手拱着,很有礼仪的样子。早期的文字来源是大篆,比如经文、甲骨文……它们有这样的特点:就是象形。实际上就是用图像的方式来再现这样一个概念。其实早期的文字,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图画。而我们的体育图标是要用某一个简洁的元素来表现一个项目。这与早期的文字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可能有人会觉得网上的一些以简单线条构成人形的“火柴人”的动画、广告与我们的图标方案有些相似。其实我们的“篆字人”和“火柴”人是两个概念。火柴人是国际上通用的图标形式,是一种创作原则。而“篆字人”则是由我们从篆字创新而来的,它们的人形从曲度变化和造型艺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两者在艺术性上有很大差别。
专业运动员前来助阵!
问:35个图标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项目。而我们知道运动动作是延续性的,那创作时是怎么选择每个项目中的特定的动作?
答:原创方案出来以后,每一个动作都要细化。这个细化过程是由很多图形专家和项目专家一起进行的。项目专家中有很多是运动员,他们知道有哪些典型的动作可以代表这个项目。
比如篮球,以往,代表篮球的动作就是运球和投篮。在选择动作上,我们参考了历届奥运图标的动作。过去,运用最多的是投篮的动作。但是最后我们选择了扣篮的动作,相对于运球和投篮,它更有张扬性。比如说羽毛球的图标,我们选择的是发球动作,图标所表现的动作并不是在最高点击球。因为当球在最高点时,它就可能跑出画面了,所以在兼顾它的最强的动作表现力时也要考虑整个画面的协调性。在选择动作和画面比例上我们都是做了充分的考虑的,集合了专业观点以及审美趣味。
奥运图标不只是黑白的!
问:从2002年到2006年期间的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奥运图标都逐渐用上了色彩,但是到了北京奥运会,图标变成了黑白,这是出于怎样的一个考虑呢?
答:对于“奥运图标是黑白而不是彩色”这一说法是一个误会。由于在发布会上只发表了黑白色的图标,给很多人造成了误解。在实际运用当中会有彩色的运用。我们在《奥运图标使用指南》里面都有各种各样彩色的展示,以及与核心图形的一些配合运用,不完全是黑白的。但是黑白是它的主要运用色彩,首先拓片就是黑白的,还有就是一般人认为中国人喜欢红颜色,其实在古代,朱、黑、红三色最为常用。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南北方的建筑有朱漆大门,也有黑漆大门。所以黑色很崇高也很珍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