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岗在家学习邓晓岗的画
故事导读
他,连乐谱也不识,竟创作出原生态巴渝民歌新品。全国音协主席傅庚辰和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等惊诧他的音乐灵气。
他,闲来喜弄笔墨,临写的行书《兰亭序》颇得王氏书法神采;他画国画不过六年,作品为业内名家称道,并被名家收藏。
他就是邓晓岗,一名工作严肃干练、艺术创作任性挥洒的检察官。
检察官办书画展功力不浅,自成风格
8月17日上午9点30分,山城持续高温烤得人喘不过气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门左边,白底黑字的高大广告牌上赫然写着“邓晓岗个人书画展”手写体书法大字,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观众一进门,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映入眼帘。书法多行书,国画以兰竹为主,用笔任意挥洒,得“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画竹三味,又有自家面目,让观者赏心悦目。
“果然是好身手,这书画作品功力不浅啊,没有几十年的专门训练加上对艺术的感悟,是断然达不到此境界的。”一位手摇折扇的老先生一边看画一边连连点头。
“他还有更拿手的呢!”不知什么时候,老者身旁突然多了位年轻人插话:书画展的主人其实是一位检察官。
39岁的邓晓岗,市检察一分院职务犯罪侦查局的二级检察官。1988年大学毕业后在人和中学教政治,1990年调入渝北检察院,1997年调入市检察一分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工作至今。
他是国务院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特聘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院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邓晓岗书画集》200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四川大学美术教授林木说:“邓晓岗的墨竹呈现明快、轻松、灵动的新风格,也使其画风突破了古今墨竹的常格。”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邓晓岗,国字脸,寸头,大方眼镜,无袖夏麻白马褂(两侧还有一道一道的镂空),褐色而宽大的短裤,黑色宽口布鞋,行走如风,坐下来就开始聊他的事,语速较一般人快。如此打扮的人怎么与工作严谨的检察官联系起来呢?一次车祸悟了人生喜欢的事,努力去做
“其实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一直想成为书画名家。”邓晓岗出生在渝北木耳山区一个农家,父亲靠上山采石为生。可以说,邓家几代都与艺术无缘,偏偏邓晓岗是个“另类”。
邓晓岗算是无师自通。乡间的小溪边、山林里成了他作画最好的去处。他用树枝在地上比划。没有临摹范本,他相中了飞翔的小鸟,风中的青竹。“我就是喜欢书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到书画心理有一种满足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后来,父亲看他痴迷绘画,就领他到当地一艺术家家里,请求“指点指点”。在这位艺术家的指导下,他渐渐上了路,临摹的书画作品也有模有样。
一段时间以来,邓晓岗也学着别人追求流行书风,不走书法的常规之路,希望自己能推陈出新,然而却迟迟未能成功,“我发现一味求新求奇求快是在浪费时间。”
邓晓岗重新认识自我,渐渐领悟到老师教导的“回到传统,回到大师作品中”的真正内涵。邓晓岗说,从十岁开始习书法,直到二十年后,他的书法才以行书自成眉目,“其间的教训最深刻。”
但真正让邓晓岗领悟人生真谛的,是一次意外车祸。
1995年5月,邓晓岗因公出差出了车祸,他在医院一躺就是半年多。“每天面对病床,一个人常常陷入无尽的回忆中,有时送走来看我的朋友,我就在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要做什么才不辜负光阴。”回忆起11年前的那一幕,邓晓岗语气缓和了,声音也低沉了许多。
那时,一个声音常在他耳边回响:“为什么不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呢?”
因为书法先于画,使得邓晓岗的画难以超越。四川美术学院杜显清教授看了他的画指点说:“所画之竹不要成书家的画,要成画家的画。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竹。”从此,邓晓岗成了蜀南竹海的常客。
2002年,邓晓岗以绢本行书《唐诗选集》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书法展(中国书法最高奖);2005年,他的《绢本唐诗行书》又获得文化部主办的世界华人诗书画展银奖;他的画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迎奥运和建党80周年”中国画展。书画工作两不误能抓贪官,会玩艺术
车祸前,在邻居眼里,邓晓岗是个与人关系不和顺,与领导较真,个性张扬的人。车祸之后,他好像变了个人。
1997年,邓晓岗调入市检察一分院上班不久,他将书画才华表现出来,获得领导的注意。“他的个性有些不同,需要一个宽松点的环境。”一分院政治部主任刘建国说,为了引导邓晓岗发挥个人的专长,院领导曾对邓晓岗有优待政策,比方说他去北京实行特批。
作为艺术创作者,邓晓岗的思维和行动都需要感性,常常天马行空,自由散漫,那么工作时的检察官邓晓岗是不是也如此呢?
“上班是抓坏人,我也没少抓。”说起自己干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邓晓岗的声音大了,调高了。
在一分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工作的8年里,邓晓岗抓了多少个贪官,办了多少起大案要案,他已经记不起来了,可是有一件大案他记忆深刻。
三年前,他和大渡口区检察院的杨春畅共同侦办一件案件,涉案人是副厅级干部。“两个小时内,我们问得他哑口无言,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问题。”说到这件案子,邓晓岗语速加快,声音上扬,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又来回地走,一边说,“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辈子也忘不了。”
“他是办案的一把好手。”刘建国说,虽然他的个性比较强,但是在工作上却自有一套,常常出人意料地将犯罪嫌疑人俘获,最后吐露犯罪事实。
该院新建的文化室中,悬挂着刘建国与邓晓岗共同创作的《检察官之歌》。“经常有市级单位来参观。”
“办案就是抓坏人,消灭社会中不和谐分子。”邓晓岗说,他搞艺术创作,是从另外一个路径上来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有时候他觉得艺术作品比办一件案子给社会的和谐贡献更大。
日前,该院将邓晓岗由职务犯罪侦查局借调到宣传教育处,以让邓晓岗的工作环境更加宽松,“这样做不仅让他的才华最大化,也有利于文化兴检和强检。”刘建国说。不识简谱不明乐理创作歌曲,名家称赞
2004年,连简谱都不懂的邓晓岗,又正儿八经地玩起了作曲。凭借自己对书画的领悟和儿时的记忆,他创作出巴渝民歌新品,如《菜花黄了》、《幺妹》、《扁担谣》和《石工号子》,赢得全国音协主席傅庚辰和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等人的高度赞誉,更是引得阎维文、祖海等著名歌唱家争相引唱。
2003年,邓晓岗请音乐学院的学生给女儿上钢琴课,意在让女儿感受旋律的优美,闲时他也在钢琴上敲一通,结果妻子说很好听。于是,邓晓岗开始给女儿敲儿歌。
邓晓岗说,他第一次作曲是成都军区副政委屈全绳中将为他的画题写的《咏竹》一诗。因为喜欢那首诗,他经常吟颂,随后变成哼唱了。2003年10月,他在电话里第一次哼给屈全绳中将听,“中将连说三个‘好’。”
受到屈全绳中将的鼓励,邓晓岗对作曲竟一发不可收拾。“我作曲不讲乐理上通不通,全凭灵感。灵感来了,一曲不到一个小时就成形了。”这个自称不识乐谱,不通乐理的业余作曲者,写出了《菜花黄了》、《幺妹》、《石工号子》等曲子,受到专家肯定。
邓晓岗说,他的民歌创作来自生活的启发。小时候在父亲的采石场,他经常听石工们打石头时吼的号子,“觉得很好听,那是我受到的最原始的音乐教育。”1986年,他父亲在采石时四根手指头被压断,邓晓岗萌生要把石工吼的号子整理创作出来的念头,于是便有了《石工号子》。
邓晓岗还创作出他命名的“书法音乐”。他说音乐是流动的线条,书法亦有顿挫,两者冥合。长期的书画研习,让他有了一种韵律感,他将唐诗宋词转变为格调高雅的古曲。正是这样,他从诗词中“写”出了40多首古曲,其中《钗头凤》和《青玉案》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唱唱。
8月30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巴渝之夜华宇之声·屈全绳邓晓岗原创作品音乐会”在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影剧院举行。邓晓岗将迎来他不惑之年最华彩的乐章。(图片由邓晓岗先生提供,特致谢)
晚报记者张勇袁尚武
来源: 2006-08-18 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