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市经济发展态势迅猛,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速度持续加快,部分经济指标增势创近年之最。其中,合肥市的GDP增速列省会城市第三位,投资增幅跃居省会城市首位。 同时,合肥市多项经济指标在省内各市中也是遥遥领先,合肥在省内的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突出。
但这份统计数据同时显示,合肥市居民人均收入虽稳步提高,但增速并不明显。上半年,省内的马鞍山、铜陵两市居民人均收入均已超过合肥,其中合肥居民人均收入与马鞍山市相比,相差近1400元。A投资增幅居省会城市首位
上半年,省会城市整体发展速度有所加快,除末位的兰州市增长10.5%%,比全国增速低0.4个百分点外,其他城市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同期,合肥市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合肥市实现GDP总量460.19亿元,在省会城市中居第18位;GDP增速达16.0%%,在省会城市中的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7位前进到第3位,仅次于呼和浩特市19%%和济南市17.8%%。
上半年,合肥市投资总量也由上年同期的第14位升至第11位,投资增幅跃居省会城市首位。合肥市投资需求之强劲,一度连续多月成倍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肥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4.97亿元,在省会城市中,一举超越上年同期投资总量排在其前面的郑州、福州、长春三市,依次反超21.17亿元、85.76亿元和116.07亿元,由第14位前进到第11位。而增幅则达1.1倍,由上年同期的第10位跃居首位,比第2位的南昌市高出55.5个百分点。
不过,在省会城市中,合肥市的经济总量仍旧偏小。在省会城市中,上半年GDP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共有7个,前三位分别是广州市(2730亿元)、杭州市(1535亿元)、南京市(1278亿元),合肥市仅相当于三市的16.9%%、30.0%%和36.0%%;低于400亿元的城市有7个,最低的西宁市为130.48亿元。省会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前后相差悬殊,东南发达地区城市有明显优势,合肥市仅领先于西南地区部分城市。B省内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突出
在省内,合肥市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在全省17个市中,合肥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均居首位。
其中,合肥市GDP总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市,是第2位安庆市的2.09倍,占全省总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5.5%%升至15.9%%;同时,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的比重达20.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占全省比重为27.1%%,同比扩大7.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由17.7%%上升到18.7%%。
从增速看,合肥市GDP、投资、消费增长速度也均快于全省水平。上半年,合肥市GDP同比增长16.0%%,比全省平均水平11.9%%高4.1个百分点,增速处于省内城市第3位,比上年同期前进1位,超过了淮南市,低于铜陵、马鞍山市1.7和0.2个百分点。C居民收入与马鞍山相差近1400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合肥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位次前移。
前几年,合肥市城镇居民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增势却不够强劲,近两年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上半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3%%,增幅在省会城市的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14位上升到第9位。但是,合肥市目前城镇居民收入总体不高。上半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3元,居省会城市第17位,与上年同期位次相同,收入仍旧偏低,比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少748元。虽然增速略有加快,但只升了0.5个百分点,和发达的、前进步伐更快的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如与合肥毗邻的南京市,去年同期居民收入比合肥市多2822元,上半年增速超过合肥市5.8个百分点,收入差距也扩大到3623元。
即便在省内17个市中,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次同比也后退1位,居第3位,排在合肥市之前的是马鞍山和铜陵两市。上半年,合肥市居民人均收入比马鞍山和铜陵两市分别少了1394元和85元。在增速上,合肥市居省内城市第10位,虽前移1位,但比全省平均增速仍低1.8个百分点。 |